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张景明: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延续与保护——以大连地区为个案研究

[日期:2012-07-03] 来源:本站  作者:张景明 [字体: ]

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延续与保护

——以大连地区为个案研究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张景明

摘要: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大连有45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中的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人口数量较多,这些民族的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品、服饰、人工器物、技术、工艺等,都具有历史真实、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民间技艺中,复州皮影、双管乐、东北大鼓、金州龙舞、单鼓、庄河剪纸、农民画等制作和传承独具特色,有的已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连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多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或者传入,在形成并成熟后又传播到其他地区,形成了相互间交流传播的状况,并延续至今,促进了大连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大连 手工技艺 民族民间 文化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启动,越来越被学术界和广大民众所重视。2006>年以来>,在国家博物馆等地举办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并将每年的定为文化遗产日。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连的复州皮影在名录之中。>2008>年又颁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连的复州双管乐、东北大鼓、庄河剪纸、金州龙舞列入名录中。>在这种大背景下,大连市也启动了15年的文化资源保护工程,主要以包括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文化艺术为对象。大连地区的皮影、龙舞、单鼓、剪纸、农民画等有着较长的历史,文化内涵非常深厚,并且与其他地区的同类遗产有着可比之处。同时,大连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拥有很多传统的手工技艺。但多数手工技艺的资源在延续过程中不断萎缩甚至消失,因此,研究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形成、特征以及延续和保护,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形成与延续发展

大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具有本地区特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后来历代又有东胡、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朝鲜族等民族在此生息,他们与汉民族共同创造了民族民间各种形式的手工技艺。

大连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文化到青铜文化,从汉代古城址、古墓葬到辽金元古城、古遗迹,从古代民族文化到现代文化,从历史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遍及山山水水。在大连的历史上,由燕文化、汉魏文化、鲜卑文化、高句丽文化、女真满族文化组成了独特的文化总体格局,正因为大连有底蕴深厚的古代历史文化,才能有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由于民族民间手工技艺有着土生土长、自娱自乐的特殊性,各地的手工技艺和特点都不相同。大连地区共有45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有36.5万,其中,满族人数超过20万人,回族、锡伯族超过万人,蒙古族、朝鲜族超过千人。他们的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所创造的手工技艺也就有了比较久远的历史。以满族为例说明民族手工技艺的形成与发展。

满族主要集中在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瓦房店市老虎屯满族镇、三台满族乡、普兰店市乐甲满族乡、庄河市小孤山满族镇、高岭满族乡、太平岭满族乡等12个乡镇。追溯满族的历史渊源可以到的商周时期肃慎,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一带,汉朝称之为挹楼,南北朝为勿吉,唐朝为靺鞨,辽金为女真,清初称满洲,民国初官方才称之为满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满族人及其先祖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大连地区的满族,在文化艺术上同其他地区的满族保持一致。肃慎系民族中的女真最早进入大连地区,当时隶属金朝东京路辽阳府的复州、金州,将女真的文化艺术传播进来,如建筑、陶瓷、金属、玉石、刺绣工艺等。到了明末清初,女真建州部努尔哈赤崛起,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在文化上借用蒙古字创造出老满文,后来对老满文进行了改革,发明有圈点的满文。同时,延续了以前的雕塑、绘画等手工技艺,导致满族的书画艺术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的手工技艺还表现在刺绣方面,技法主要是错针、乱针、网针、锁丝、纳丝、盘金、平金、铺绒、刮绒、挑花等,绣品有服装的镶边、枕顶花、幔帐、鞋花、童帽花、荷包花、挎包花、坐垫等,多以中国传统的花草、鸟兽、鱼虫、人物、戏剧、文字、符号为题材,寓意深刻的文化含义,反映了满族妇女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满族服饰非常有个性,旗头、旗袍、旗鞋为主要服饰内容,尤其是旗袍,在经过现代重新设计改革后,款式显得端庄典雅,具有东方神韵,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性的服装之一。

在大连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中,复州皮影、双管乐、东北大鼓、庄河剪纸、金州龙舞被列入国家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长海号子、金州龙舞、庄河剪纸、复州东北大鼓、复州双管乐为辽宁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大连吹卡乐、庄河民间故事、双管乐、东北大鼓、金州古琴音乐、梅花螳螂拳、复州鼓乐、瓦房店东岗剪纸、普兰店新金民歌、鼓乐、传统手工布艺技艺列入辽宁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州的龙舞、古琴音乐、单鼓音乐、梅花螳螂拳之六合棍、瓦房店的复州皮影、复州东北大鼓、复州双管乐、复州高跷秧歌、辽南二人转、复州鼓乐、东岗剪纸、普兰店的辽南民歌、鼓乐、传统手工布艺制作技艺、清泉寺庙会、长海县的号子、民间故事、庄河的剪纸、民间故事、放海灯民俗、双管乐、东北大鼓、皮影戏、面塑灯习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董家沟太平鼓舞、大连群众艺术馆的吹咔乐等列入大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大连海神娘娘祭典、春节习俗、五行通背拳、木偶戏、西岗区桃核微雕技艺、甘井子区老黄酒酿制技艺、庄河海神娘娘传说、谱绣、过端午、普兰店市单鼓舞、秸秆手工技艺、田家黄酒酿造技艺、放海灯习俗、金州辽南古诗词吟咏、皮影戏、武当太乙四形桩内功、长拳短打、剪纸、德记号中医药文化、旅顺放海灯习俗、开发区马桥子太平鼓舞等列入大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许多类型属于手工技艺,有的虽然为音乐、戏剧、舞蹈方面的艺术形式,但其道具的制作仍为手工技艺的范畴。

上述每一种手工技艺都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如皮影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河北滦州和山东登州的皮影艺人来到辽南地区,形成了复州皮影,并以趣味性和娱乐性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皮影。制作皮影一般经过制皮、描样、雕镂、着色、熨平、上油、订缀的手工工序,其中的雕镂工艺最为关键,复州皮影的雕镂不用传统的多种型刃工具,只用单一的刻刀,雕镂完毕后擦洗干净,压平着色。金州舞龙在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清兵驻防金州,每逢元宵节都要在军营中表演舞龙,并影响到民间,从此金州舞龙成为当地民间的一种娱乐形式。庄河剪纸兴起于唐朝,在明清开始流行,形成具有镂空效果的艺术形式,在构图和技法上讲究繁简处理和黑白关系构成及剪刻技巧的刀味剪趣等。东岗剪纸,以朴拙的手法、简洁的构图、流畅的线条、丰富的题材而享誉辽南。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制作技艺以王格丽、韩月娥为代表,在家族内部传承,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作品寓意吉祥,歌颂勇敢,饱含母爱,传承了中国民间原生态的人文价值取向。西岗区的桃核微雕技艺是一项源于西汉时期的传统民间工艺,因“桃”与“逃”谐音,加之核雕小巧玲珑,方寸之间蕴涵着巨大的艺术空间,具有禳灾避邪、吉祥如意的文化寓意。普兰店秸秆(木棍)手工技艺以“东北民居”为代表,最早起源于百姓用高粱秸秆、玉米秸秆、柳条秆制作的各种造型的灯笼、水缸盖、小笼子等生产生活用品,至今约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其手工技艺特征明显,形象逼真,地方风格浓郁,具有多项手工技艺的综合性特点,集木工、美术为一体的多种手工技艺。庄河谱绣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按照图案先用印纸印上,或把花样图案直接粘贴在绣料上,再用不同颜色的花线按图绣制各种纹样。在谱绣的作品中,融汇了剪纸、绘画、书法的艺术技巧,表达了人们独有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上包括手工技艺在内的民间文化艺术在流传延续的过程中,由于现代经济的冲击,外来和新的艺术形式应用而生,传承的艺人越来越少,使这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濒危状态。如复州皮影仅有“德胜班”和“义和班”还在市场狭窄的困难条件下坚持活动,金州龙舞随着队伍的解散也难以存在,复州双管乐在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下几无市场,桃核微雕技艺、庄河谱绣等制作的传人越来越少。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需要加大保护的力度,使集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在现代文化的创新中继续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二、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连地区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如满族刺绣、蒙古族服饰、朝鲜族乐器、复州皮影、复州双管乐器、复州东北大鼓、金州龙舞、庄河剪纸、庄河民间画、庄河面塑灯、庄河放海灯、普兰店手工布艺等,并且具有历史延续性、民族民间性、传播交流性、区域结构性等特征,而传统的图案装饰和造型艺术又赋予了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手工技艺的历史延续性,就是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传统历史与延续发展。大连地区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当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后,先后出现了燕文化、汉魏文化、鲜卑文化、高句丽文化、女真满族文化组成的文化总体格局,这些文化或先后承继、或交互发展,在大连历史文化的延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各个民族主体文化在大连地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民间手工技艺也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在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中,表现出实用性、完美性、概括性、随意性、抽象性、象征性、程式性等特征,并且一旦形成就贯穿始终。如在大连举行的“中国艺术节大连之夏”活动,表演了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特色的旱船、秧歌、高跷、腰鼓、提灯、花篮、彩车等艺术形式,这些表演形式的道具都有着制作工艺和传承手法的历史,说明大连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延续发展状况。

手工技艺的民族民间性,指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特性。在1万多年前,大连地区就出现了古人类,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化内涵。在6000年前,大连地区出现了以小珠山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内涵以“之”字纹陶器、彩陶、夹砂红褐陶、夹砂黑褐陶以及磨制石器和定居的聚落为特点,开创了大连文化历史的先河。青铜时代,甘井子区大连湾镇发现的大嘴子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戈、石矛和陶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从战国以后,燕文化、鲜卑文化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先后成为主体,如高句丽文化的山城遗址。自清代以来形成的民间手工技艺,多分布于广大的农村,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独特制作手法和审美理想。

手工技艺的传播交流性,指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在文化层面上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延续过程中必然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相互吸收、融化和调和,使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传播到其他地区。如大连新石器时代的小珠山文化内涵,与沈阳新乐下层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陶器的“之”字纹装饰受到来自辽西红山文化系统的影响。旅顺羊头洼、甘井子区双台沟等地的墓葬,相当于西周末到春秋战国时期,与辽河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金州的农民画,吸收了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形成了本地区的特色。复州皮影来自于河北滦州和山东登州的艺术成分。庄河剪纸带有中原、关外和山东的种类与内容,与本土文化交融,在表现形式上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拙朴、浑厚,又有南方剪纸的细腻、精巧、俊逸的艺术特征。金州龙舞源于园艺村,幅射到周围乡镇、街道和大连、沈阳、北京等地。大连地区通过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播与交流,丰富了本地区文化艺术的内涵,有的直接传入其他地区,融入了当地的文化艺术之中。

手工技艺的区域结构性,指大连所处地域形成的手工技艺及构成。早在新石器时代,小珠山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许多的海贝,其后的青铜时代、汉代墓葬中也有贝壳发现,充分体现了海滨特征在物质文化中的具体反映。庄河放海灯这一民俗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古代渔民为拜祭“神娘娘”祈求平安出海捕鱼而留传下来的民间习俗,并伴着渔家生活习俗而逐渐流行。因此,地域的特色决定了手工技艺的特征。从文化的外化形态来看,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分属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包括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各种物质载体,有金属、纸、皮、竹木、布等,涉及了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精神文化包括各种手工技艺在宗教、祭祀、人生礼俗、人际交往、岁时节庆等方面所反映的群体非智力因素特征。从文化的内在形态看,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构成主要指每一种文化艺术本身的结构,如剪纸艺术由人、纸、剪、题材、技法等组成。

基于上述文化艺术的特性,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无论是从历史延续性、民族民间性,还是传播交流性、区域结构性来看,是中国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区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存在着相同和相异之处,也有互相交融的一面。

三、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文化的交融

从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形成的文化特征来看,既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又融其他地区外来文化的因素,二者相互交融和影响,丰富了民族民间手工文化的内涵。大连地区的民族民间手工文化融合了山东移民和东北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并在建筑、饮食制作等方面深受日本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手工技艺的传播交流性是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文化的主要特性之一,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了各种颇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早在新石器时代,大连地区的原始人类就创造了小珠山文化,其中的彩陶、“之”纹装饰、筒形陶罐等文化内涵受到了来自沈阳新乐下层文化和辽西红山文化系统早期文化的影响;而夹砂黑褐陶又受到了来自山东龙山文化的冲击。说明了在原始社会时期,大连的手工文化就与外来文化有着频繁的交往。甘井子区大连湾镇发现的大嘴子文化遗址,是距今4000—3000年前青铜时代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戈、石矛和陶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旅顺于家砣头墓地出土的铜镞、铜鱼钩,羊头洼出土的铜片,属于商周时期文化遗存。旅顺羊头洼、甘井子区双台沟、金州亮甲店等地墓葬出土的曲刃青铜短剑,通称青铜短剑墓,相当于西周末到春秋战国时期,与辽河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 

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汉朝在辽东郡设置十八县,其中的沓氏县和文县就是今大连市区、金州、瓦房店市。东汉时期,沓氏县、文县仍然保留,说明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并从考古学的调查和发掘资料可以得到证明。在大连的汉代遗迹有旅顺的牧羊古城、金州的大岭屯古城、长海县的朱家屯古城、开发区的董家营墓葬、旅顺的营城子墓葬等。特别是营城子墓葬发现有墓主人升天的壁画,这是汉代绘画题材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遗迹对研究大连地区汉代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和艺术风格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汉朝时期的北方民族乌桓和鲜卑慕容部进入辽西、辽东一带活动,以致后来曹操征讨辽东三郡,打败乌桓,并把之迁徙到塞内诸郡。这样,大连地区在汉代还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文化。

  西晋时期,大连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州辽东国的汶县和北丰县辖境,小部分地区属于西安平辖境。公元404年,高句丽占领辽东,以至在今大连地区留下许多的高句丽的遗迹,如金州的卑沙古城、瓦房店市的龙潭山古城、庄河市的城山古城等。在建立高丽国后,大连地区成为隋唐征讨的对象。公元668年,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大连地区隶属于安东都护府积利州(今盖县一带),后又改属于平卢淄青节度。唐朝时期,靺鞨建立渤海国,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派遣鸿胪卿崔忻经旅顺北上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在旅顺凿井两口刻石验记,被后人称作鸿胪井,成为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联系的佐证,大连作为沟通中原与东北的桥梁地位进一步确立。

契丹族建立政权以后,公元918年,耶律阿保机率兵占领辽东城,第二年改辽阳故城为东平郡,迁移女真部人于辽阳以南,大连地区遂成为辽朝移置女真部人的居住地。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东丹国,大连地区又成为东丹国的辖境。公元946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大连地区隶属于东京道辽阳府的复州、苏州、穆州。在金代,大连地区隶属东京路辽阳府的复州、金州,大连现今的金州就是金朝在公元1216年升化成县为金州而来的。 在元代,大连大部分地区属于辽阳行省辽阳路的金复州万户府管辖,小部分归属秀岩县。公元1371年,明朝建定辽都卫于金州。次年,建金、复、盖三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公元1395年,废金、复、海、盖四州,专行卫制,由卫所统一管理大连地区的军事和民政。清朝时期,清廷为了巩固在辽东的统治,重修了金州城、复州城和旅顺北城,奖励移民垦荒,使辽东半岛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因此,从辽代至清代,在大连地区留下了许多的遗迹,如辽代永丰塔、金代摩崖石刻造像、元代管军上百户张成墓碑、明代永安台、朝阳寺、清代金州城永安门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契丹、女真和满族文化。

从大连地区现今的民族来看,都不是源于当地,但各民族将自己的文化艺术带入大连,丰富了其文化艺术的内涵。如满族的北派高跷、南派狮舞、各种锣鼓也都是新近引进的。“颁金节”是满族传统的节日,近年来大连市的满族组织和满族同胞,每逢这一佳节都要聚在一起进行联欢和庆祝。许多满族人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准备奶茶、萨其玛、打糕、金丝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尝。满族作家、书法家、画家、艺术家、摄影家们也即兴为大家写诗作画,表演精湛的技艺,使庆祝活动十分热烈而有趣,保留了满族传统的文化艺术。这些都是大连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交流的结果。

在大连的民间手工文化和艺术形式中,有许多都是从外地传入与本地的文化艺术交融而形成的。金州龙舞在清朝晚期,当地村民根据清兵驻防营内在元宵节举行的舞龙表演而来,可以看出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并非产生于大连地区,以后逐渐成为民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并延伸到平时节日、巨商富贾开业等活动中,向外传播到沈阳、北京等地。复州皮影在清朝嘉庆年间由河北滦州皮影艺人和山东登州皮影艺人传入形成南北两派,以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物典故、传统戏目为表演内容,在辽南的艺术形式中独树一帜。庄河剪纸始于唐朝,明清时期开始流行,民国初年达到了兴盛,由于中原、山东等地移民的大量涌入,接受外来剪纸艺术的熏陶,在表现形式上既体现出北方剪纸粗犷浑厚的特点,又兼容了南方剪纸细腻精巧的风格。普兰店的手工布艺吸收了陕西、山东布艺的风格特点,又借助于剪纸的艺术形式,形成辽南地区富有地方色彩的传统手工技艺,如布老虎的外观极具立体效果,柔软的布经过“雕塑”后,已经被赋予了生命的色彩。普兰店秸杆(木棍)手工技艺来源于东北地区常见的用高粱秸秆、玉米秸秆、柳条杆等制作的作品,包括各种造型的灯笼、水缸盖、小笼子等生产生活用品。这种技艺传承到现在,已经转向制作“东北民居”的模型艺术品,其手工技艺特征明显,作品形象逼真,地方风格浓郁,集木工、美术为一体,反映了当地的人文风俗,蕴涵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目前的影响力闻名省内外。庄河谱绣是遍及城乡的一种手工刺绣工艺,虽然受到了来自整个东北地区刺绣的影响,但却有独自的艺术特点,融剪纸、绘画、书法的技巧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工艺艺术。

大连地区从历史上形成的手工文化就已经与周边地区、中原地区发生着双向的交往状况,并先后有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等古今少数民族进入,带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与大连本土文化交融发展。多数形成于清朝时期的民间手工文化,大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或者完全来自于其他地区的艺术形式,在大连地区扎根下来,受到本地文化的滋润,逐渐成为大连地区民间手工文化的主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有的艺术形式在成熟以后,又远传至山东、北京、吉林、黑龙江以及辽宁各地。这种双向的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对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文化和艺术形式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四、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抢救与保护

诸如庄河剪纸等民间手工技艺的抢救与保护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程,采取建立原生态保护区等措施,不但可以保护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还可以向世人展示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其文化魅力倾倒世界人民,领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真谛。同时,以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树立人们远大的理想,激发他们爱国的热情,为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努力奋进。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连市启动了“民间艺术三套继承”工作,整理出15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大连市卷》,对单鼓舞、竹板舞、伞鼓舞等民间舞蹈的音乐、表演技巧进行了文字整理。近期又对全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征集了20多个项目,将庄河剪纸、复州皮影、金州龙舞等项目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申报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对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提出保护规划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大连市的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人口数量较多,这些民族的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品、服饰、人工器物、技术、工艺、风俗习惯等,都具有历史真实、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属于保护的对象,一旦遭到破坏,就不能再生,不可替代。如果能以生态博物馆、生态民族文化村等的形式保存下来,那么民族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

从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首先专职研究人员、传承人员和作品的收藏人员比较少,研究专家更是凤毛麟角,缺少对外界的宣传,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与丰富的手工文化内涵十分不相称。其次,迄今为止在大连市还没有专门以民族民间手工文化命名的博物馆,缺乏系统地收藏、研究、陈列、宣传和保护。散存各个博物馆的民族民间手工作品,陈列展出的数量、种类很少,多数藏于库房之内,在保存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发霉、腐朽的现象,不利于保护。有些个人虽然收藏了数量较多的民族民间手工作品,但限于自身的条件,没有保存的空间环境、资金以及保护技术,也会造成损坏。再次,对大连民族民间手工文化的研究散见于少量的书籍和论文之中,没有形成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成果,不被世人所知,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不知道文化艺术遗产所包括的内容,因而不利于对民族民间手工文化的保护。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连市相关部门在2005年5月已经制定并下发了《大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标志着大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计划利用15年的时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制度和体系。其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所包括的种类很多,在客观条件和人员配备齐全的情况下,可以全方位的一起进行抢救,以防止更多遗产的流失、损坏和濒危现象的发生。笔者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时发现,在许多地区的家庭中或古玩市场上,都保存或出售民族民间手工作品,其中一部分已呈现腐坏和残损。市场上的民族民间手工作品的价格相对于历史文物而言非常便宜,可见抢救的工作并不艰难。留存民间的手工作品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因为他们不知道民间手工作品的实际价值和文化价值,就目前人们对民间手工作品的认识程度来看,征集工作非常容易,等到将来人们认清这一切之后,再去从事征集、抢救工作,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容易,这与历史文物的商品化过程是相同的。与其这样,何不尽快行动起来,投入少量的资金就可得到大量的民族民间手工作品,从而保护了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在保护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作品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盲目的征集,首先要选定民族民间手工作品分布集中的地区,如大连的庄河、金州、瓦房店、普兰店以及满族、朝鲜族等民族聚居地区,然后再到那些保存较少的地区做详细的调查。按照区域划分派遣若干个工作队,重点地区可单独派遣一个工作队。根据要抢救、保护、征集的手工作品对象,在工作队之下设工作组,每组由专业研究人员和各种技师组成。如抢救征集庄河剪纸的小组,必须有全面懂得民间剪纸的研究人员,还应有现场技术处理人员,对每一件剪纸都要有详细的原始记录,包括质地、时代、工艺、纹饰、分类、文化象征意义、收藏者姓名、流传过程等内容。回来后再做系统的整理,分类填写每一件剪纸的资料卡片,编总号和分类号,制作专用的柜架放置,并调控存放地的温度与湿度,放防虫、防腐的药物,对已有损坏的剪纸予以修复。最后选出其中的一部分向观众展示,以弘扬民族民间的优秀文化。在条件成熟时,各种民族民间手工作品展览可以走出国门,向世界各国宣扬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与国际接轨,争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从而尽可能获得更大的知名度,进一步从更深层次上促进大连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大连民族民间手工文化的基础上,注意挖掘民间艺人和传人,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民间技艺的传承者。但现今的状况是民间艺人越来越少,有些手工技艺面临着濒危的状态,因而保护现有民间艺人也是一项比较紧迫的工程。同时,政府出资举办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学习班,将那些文化艺术得以长久的保存。目前,大连市已经将金州第二幼儿园作为龙舞的第十代传人,更好地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河剪纸的代表人韩月琴除了在家族内传授剪纸技艺外,还在中小学中广泛传授剪纸的技艺和相关的知识。市文化部门已成立普兰店秸杆(木棍)手工技艺保护小组,重点保护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传承人,加强对继承人及青少年学习者的培养。2007年,庄河剪纸、复州皮影等传人进行了一次集体收徒仪式的活动,使得一些手工技艺有了后继之人。在征集好各种民族民间手工作品和传统技艺以后,及时建立相关的博物馆,并通过这个文化窗口向世人展示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激发民众对文化艺术的保护意识。2006年10月,由大连森兴箸业公司资助的中国箸文化博物馆主办,召开了“第四届中国箸文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的箸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决定将该馆收藏的500双历代箸捐献给旅顺博物馆,让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物得到妥善的保护,这是大连在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方面的一次最大的壮举。在调查过程中,对那些民族民间手工文化集中的地区,建立原生态文化保护区,如庄河剪纸文化保护区、金州龙舞文化艺术保护区、复州皮影文化艺术保护区等,既能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化,又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对繁荣大连地区的经济、文化将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应该建立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长效机制和规划,使这一项工程一直保持下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