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 的搜索结果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作为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离我们而远去,相反,其正在帮助我们建构着我们今天的社会的同时,还在帮助我们看到通往人类社会未来之路。笔者认为,如果人类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传统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发展出一条属于自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799&cid=8日期:2015/7/18 12:59:48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术语,最早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从1972年起,经过多年的磋商,从“...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782&cid=27日期:2015/7/7 9:17:50
作为一位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者,在面对研究对象时,会坚持一种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考察研究态度。因为,学术研究不是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否则就背离了学术研究的初衷与诚信原则,也没有任何的价值与意义,甚至会对研究对象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带来误导,同时也...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760&cid=47日期:2015/6/8 16:58:55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各地“申遗”的热情高涨。“申遗热”对于文化保护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些地区并没有认识清楚“非遗”的真正内涵,造成“非遗”保护的泛化、庸俗化。比如,一些人认为,任何百年以上的物件或村落文化都是非遗;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都应该“复活”。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598&cid=27日期:2014/6/16 11:27:28
摘要:“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田野实践方法,所采录的内容即民间艺人身体“技艺”的经验知识及相关的全部民俗历史文化“记忆”。两者是“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形成的逻辑框架,也是构建“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的两个重要维度:即主体论维度的“技艺经验”和本体论维度的“文化记忆”。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572&cid=14日期:2014/4/4 9:02:50
摘要: 在精神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日益新鲜且更具吸引力的今天,地方性很强的“非遗”剧种的“成长”空间受到了挑战。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电视传播促进“非遗”剧的发展,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二人台为例,就“非遗”剧种“荧屏化”的必要性、艰巨性、存在问题及具体的运作建议进行了阐述分析。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477&cid=13日期:2013/10/7 10:12:16
作者简介:项江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北京,100026) 通讯地址:100026 北京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泰达时代中心1号楼1103文学部 中文摘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媒介的参与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更根本的是媒介参与的“主动性”。我们把媒介参与的“主动性”有的放矢为深入挖掘、真实呈现...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217&cid=47日期:2012/8/31 15:47:49
晚报会客厅:三年一度的第五届中国昆剧节和第六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于6月29日在苏州开幕,与此同时,我国第一部《中国昆曲年鉴》也即将出版问世。你作为这部年鉴的主编,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年鉴编纂这项工作的?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209&cid=13日期:2012/8/27 10:26:29
刘锡诚 男,1935年2月生。山东昌乐人。1957年北京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退休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现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等专著。 ...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201&cid=47日期:2012/8/12 11:07:43
非遗保护力避忽视潜在价值 ——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项江涛 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艺术人类学相关专题的综合研究。同时,为了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推进艺术人类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系,“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7月20日至23...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95&cid=10日期:2012/7/27 9:16:46
以西部苗语方言流传于贵州麻山地区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第一部)苗汉双语对照文本和汉语整理文本,经过3年的调查、记录、整理、翻译工作,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迄今在麻山地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口头形态流传的《亚鲁王》的被发现和记录,是2009年4月紫云县非遗普查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部叙述和歌颂亚鲁王国第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11&cid=47日期:2012/3/15 11:05:29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委员12日向记者透露:今年,文化部拟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和有关金融部门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金融支持、税收减免、出口优惠等政策提供依据。此外,文化部还将于近期组织专家赴各地督察,对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但未做到依法保护或保护不力的,将进行通报并督促其限期整改,严...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10&cid=47日期:2012/3/15 11:05:03
两会期间,结构性减税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而在文化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同样需要减免税收。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今年的提案就关注了这一问题,他建议,国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09&cid=47日期:2012/3/15 11:04: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一步深入,不仅应该对其进行认定、记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还必须对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挖掘,说清楚其的历史源渊和来龙去脉,从而做到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来历发展及深刻的文化核心。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103&cid=7日期:2012/3/5 10:14:33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什刹海,在上海的田子坊、莫干山等,到处都能看到民众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新胡同文化,服饰、家具、首饰等设计,成为当代时尚文化的一部分。
http://www.artanthropology.com/show.aspx?id=1073&cid=27日期:2012/2/14 11:02:06
  • 2/4
  • «
  • 1
  • 2
  • 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