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纳日碧力戈:2011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学者感言

[日期:2011-11-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上午8:30

尊敬的会长,尊敬的各位代表:

受会长之托,我来发表一点点感言,属于一己之见,请大家批评:

哲人柏拉图在《高尔吉亚》篇中说到,苏格拉底希望建设一种技艺(art),给人满足和快乐。他说“修辞不属于‘好东西’”;“烹调不是技艺”。它们是技巧和程序。政治学也不例外。真正的技艺要关怀身体和灵魂。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这个真正的技艺,就是真正的艺术,也就是ART。

指号学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生前有两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他提倡建立一个质询共同体(a community of inquirers),在交流中充实感情,增加自尊,提升智慧;

其次,他认为所有的学问都可以归入指号学(semiotics),但指号学要归入伦理学。而我个人认为,伦理的支柱是艺术。

有人说伦理学探讨道德与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其实这不是本质,伦理学的核心是艺术。伦理学不可能单纯建立在经济和物质生活之上,它必须接受艺术的熏陶和定义。

也许,我们可以把指号所涉及的物感、物觉、心智或者中国古人所说形气神都归入广义的艺术和艺术实践。以文字为载体的表述容易遮掩事实,而艺术表达则直截了当,把心和物勾连起来,毫不虚伪,毫不羞涩。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世界,惟有艺术让人们回归肉身,联通心灵。艺术让我们超越民族与国家的纠结,超越东方和西方的对立,超越你和我的敌意。艺术是开启生命智慧的钥匙,艺术人类学是制作这把钥匙的工匠,我们这次会议是交流技艺的作坊。

我们这次会议开得质朴,开得诚实,开得自然,学科不同、专业不同,但我们的心灵印象是相同的,艺术感悟是相同的。交流,就能沟通;沟通,就能提升。我在这次会议上学习到大量本真和本质的体验和经验,其中充满深刻道理,非常感谢大家能无私地分享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果。

我们这次会议展现了形气神中的“形”,希望下一次我们能把“形”和“气”和“神”勾连起来,找到物象背后的社会关系、社会意义、认知图式和文化价值。

我们也涉及了盖尔的能动理论,已经触及了学术前沿;我们还需要扩大理论视野,对追寻学术脉络,比如,盖尔的理论与指号学家皮尔士的“指号三性”理论继承关系,尤其是他的“拟测”abductive概念,这个“拟测”概念皮尔士对于逻辑学一个贡献,是与演绎和归纳并行的另一个逻辑概念。当然,皮尔士理论的介绍在国内还处于引进阶段。

我在这次会议上见到了老朋友,结交了新朋友,我们的学术共同体巩固了,也扩大了。

期待着下次和新老朋友们再次相逢!

祝贺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