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鄂明晶: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中小学鄂温克民族音乐传承现状调查

[日期:2014-10-21] 来源:  作者:鄂明晶 [字体: ]

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中小学

鄂温克民族音乐传承现状调查

鄂明晶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摘要: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是其政府所在地,笔者通过对鄂温克族音乐在巴彦托海镇内的高中、初中和小学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鄂温克族;中小学;音乐教育;调查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以鄂温克族为区域自治民族,以汉族居多数,各民族聚居的鄂温克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地方,巴彦托海镇是鄂温克旗的政府所在地。根据2011年的数据统计,巴彦托海镇有居民24513人,其中汉族5964人,鄂温克族3431人,达斡尔族7803人,蒙古族6840人。镇内有四所学校,分别是鄂温克旗第一小学、鄂温克旗第二实验小学、鄂温克民族中学(初中)、鄂温克旗职业中学(又叫鄂温克旗第一中学)。

自2008年6月以来,巴彦托海镇内的小学和初中都响应呼伦贝尔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室的号召,开展了“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课题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在鄂温克旗中小学的具体实施内容主要以鄂温克族民族音乐为主),该课题现已结项,对鄂温克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此课题开展之前,鄂温克旗各中小学的音乐课上并没有鄂温克民族音乐教学内容。

本次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时间:2012年9月至10月。

地点:鄂温克旗第一小学、鄂温克旗第二实验小学、鄂温克民族中学、鄂温克旗职业中学。

调查对象:鄂温克旗第一小学音乐教师萨如拉(蒙古族)、丽娜(鄂温克族),鄂温克旗第二实验小学音乐教师涂秀梅(蒙古族)、单颖(达斡尔族),鄂温克中学音乐教师辛秀兰(汉族),鄂温克旗职业中学民族音乐教师安高雅(鄂温克族)及各学校学生。

调查方式:访谈、调查。

一、对鄂温克旗第一小学的调查

鄂温克旗第一小学是一所蒙古语授课的小学,现有550名学生,其中蒙古族学生291名,鄂温克族学生237名,其它民族学生22名,全部实行蒙语教学,教材也是蒙语教材。一至三年级学生的音乐课采用的是统编蒙古语音乐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大纲,对于鄂温克族的音乐只是选择性地做一些介绍;四到六年级学生每周除了正常的音乐课外,还增加了1节校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生演唱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的民歌,教材内容是本校音乐教师自已收集整理的共41首歌曲,其中鄂温克族的民歌有11首,教师用鄂温克语教,学生们用鄂温克语演唱。校本课在鄂温克第一小学开展四、五年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鄂温克旗第一小学现在有一个80人左右的合唱团,合唱团主要演唱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蒙古族歌曲,每年的校园艺术节合唱团必须演唱1首以上鄂温克族歌曲。除了民族歌曲的传承外,鄂温克族舞蹈在鄂温克旗第一小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每年校内外的活动都会组织学生表演鄂温克族舞蹈。鄂温克第一小学共有4名音乐教师,2名蒙古族、2名鄂温克族,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这所学校开展非常丰富,音乐教师们也都希望自已民族的音乐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让少数民族音乐经久不衰。

二、对鄂温克旗第二实验小学的调查

鄂温克旗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汉语授课的小学,现有906名学生,其中鄂温克族学生200名,达斡尔族学生284名,蒙古族学生221名,汉族学生188名,其它民族的学生13名,现有音乐教师6名,其中蒙古族教师1名,达斡尔族教师5名,这所学校在2008年6月前,并没有开展鄂温克族音乐教育,音乐课教材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统编教材,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按教材进行,只有在学校艺术节上会出现几个鄂温克族的歌舞节目。

2008年6月起,响应呼伦贝尔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室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号召,开展了“鄂温克族音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历时3年,至2011年5月结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开展课题研究期间,鄂温克旗第二实验小学的音乐教师们搜集整理了鄂温克民歌及具有鄂温克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共25首,自编成了简易的校本教材名为《鄂温克歌曲》,此教材是在学校内部打印出来并装订成册,只供该校师生内部使用,并没有通过出版社出版发行,教材中选用的歌曲都是较有代表性的民歌,大多选自少数民族歌曲集,是用简谱记录的,歌词中23首是汉语歌词,只有两首是用汉语标记的鄂温克语(如谱例1)。该校的校本教材共分四个单元,每一单元有一节欣赏课,没有器乐曲。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每周除了两节固定的音乐课外(采用人教版统编音乐课教材),又增加了一节的音乐校本课,音乐校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唱鄂温克族民歌,创编鄂温克族舞蹈,欣赏鄂温克族民间音乐。鄂温克旗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汉语授课的小学,所以音乐教师在上校本课时也是用汉语授课,但是鄂温克族歌曲教师都是用鄂温克语教唱的,由于鄂温克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校本课教材中的歌词部分,除了汉语歌词以外,还根据鄂温克语发音用同音汉字标记鄂温克语歌词(见谱例1),以便学生们学习和演唱。现在课题虽已结束,但在开展课题期间所开展的校本课则被正式地保留下来。

自2008年以来,鄂温克族第二实验小学每届学生都会用鄂温克语演唱几首鄂温克族歌曲,特别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90%以上都会用鄂温克族语言演唱两首以上鄂温克族歌曲,对鄂温课族音乐和舞蹈也都有一些了解。为了推动鄂温克族音乐的教学活动,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鄂温克族歌曲的演唱比赛,设立奖项,鼓励师生踊跃参加。该活动促进了校本课的教学,提升了师生对鄂温克民族音乐的兴趣和认识。

三、对鄂温克民族中学的调查

鄂温克民族中学是巴彦托海镇内唯一的一所初中,是由原鄂温克旗第一中学的初中部和鄂温克族中学合并而来的,现共有学生737名,其中鄂温克族学生246名,蒙古族学生254名,达斡尔族学生135名,汉族学生99名。从初一到初三每个班每周只上一节音乐课,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加入了本土音乐的教学内容。鄂温克民族中学的音乐教师搜集整理了近20首鄂温克族的民歌,制定了校本教材,名为《美丽的鄂温克我心中的歌》辛秀兰编著,供教师上课使用。此教材中的歌曲都是大家较熟悉的歌曲,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整理的,一部分是辛秀兰老师从民间搜集来的,一部分来自鄂温克歌曲集,歌词大部分是用汉语和蒙古语,有两首是用拉丁文标注,其中大多数歌曲都与鄂温克旗第一小学、第二小学校本教材中的歌曲重复,如《鄂呼兰德呼兰》《彩虹》《毛敖吉坎》等。笔者在与鄂温克中学教师谈话过程中看到的教材只是电子版的,由于笔者所看到的并不是最终的教材稿,所以目前并不能提供校本教材中准确的歌曲数量,鄂温克中学的教师说这本教材目前基本定稿,正在联系出版社。鄂温克中学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中选择性将鄂温克族民歌以教唱的形式、欣赏的形式、合唱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在这所中学里,每年都开办两个鄂温克族音乐的实验班,实验班的音乐课主要讲授鄂温克民族音乐的内容,如教唱一些篇幅较短、较常听到、较好演唱的鄂温克族民歌,跳一些动作简单的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欣赏一些篇幅较大、难度较大的鄂温克族民歌、乐曲和舞蹈,根据鄂温克族的生活习俗介绍鄂温克民族的音乐文化特点等等。学校定期对这两个实验班的教学进行检查和观摩,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较好,实验班的学生对鄂温克音乐文化的了解明显强于普通班的学生。教师获评的精品课也都是在这两个班开展的教学。

四、对鄂温克旗职业中学的调查

鄂温克旗职业中学是巴彦托海镇内唯一的一所高中,是由原鄂温克旗第一中学的高中部和鄂温克旗职业中学合并来的,现有学生243名,其中蒙古族学生71名,鄂温克族学生62名,达斡尔族学生47名,汉族学生59名。这所高中的音乐课中并没有开展鄂温克族本土音乐的教学,高一、高二有音乐课,一个班每周上一节音乐课,音乐课内容主要以欣赏为主,音乐课上所用的教材是湘教版的《高中音乐鉴赏》,两年完成这本教材的教学。由于这所高中偏重于职业教育,是面向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招生的,而普通高中班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所以鄂温克族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大多数都去了海拉尔区、鄂温克旗的伊敏河镇和鄂温克旗大雁镇的中学就读高中了。鄂温克旗职业中学平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很少表演鄂温克族音乐与舞蹈,一般都是表演蒙古族歌舞,通过采访鄂温克中学的音乐教师发现,鄂温克族音乐教学在鄂温克旗职业中学基本没开展过。

从上述调查中不难看出,近几年来鄂温克族音乐在巴彦托海镇内的初中和两所小学开展得很好,但各学校制定的校本课内容是有限的,且所介绍的鄂温克族歌曲、乐曲和舞蹈也都是最熟悉,最基本的,经过调查,大部分学生通过校本课的学习,对鄂温克族民俗有一定的了解,会演唱几首鄂温克族歌曲,但对鄂温克民族歌曲、音乐了解得还是很少,且鄂温克族音乐作为校本课进入初中和小学的课堂也是近几年来才开始的,而当地唯一一所高中并没有开展鄂温克族音乐教育,对高中生的走访调查显示巴彦托海镇内的高中生,尤其是高二、高三的学生对鄂温克族音乐基本上是不了解的,那么怎样能让当地的学生了解鄂温克族音乐,会唱鄂温克族歌曲,使鄂温克民族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当地政府要重视地方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应安排相关部门多举办一些全民都能参与的关于鄂温克族音乐的演出和比赛,电视台要多放一些鄂温克族传统的文化活动和传统音乐节目,对鄂温克族音乐教育要多投入。鄂温克族音乐想要经久不衰的发展下去,必须从孩子抓起,所以在教育这块一定要多投入。笔者在走访巴彦托海镇内的初中和小学时发现,各学校校本课的教材都很简陋,都是复印后钉成一本的,用了好几年了,而且只有音乐教师有,学生都没有,所以所谓教材只能说是一本讲义,而且缺乏统一规范。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多数鄂温克族歌曲都是用拼音或汉字标出的鄂温克语,学生手里没有教材,记住的歌词全凭机械记忆,不会鄂温克语的学生学会后很快就把鄂温克语的歌词忘记了。

根据以上调研,笔者认为2008年以来实行的“鄂温克民族音乐进课堂”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领域,对鄂温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巴彦托海镇地处鄂温克草原,地广人稀,2000年以来实行大规模的基层教学点撤并后,苏木(相当于村级建制)不再设一级基本教学点,基层牧区的学生全部集中在镇里的学校上课,过着集体住宿生活,长期脱离家庭教育的环境,许多学生甚至脱离了鄂温克族语言的母语环境,也失去了很多学习民间音乐,了解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机会,作为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的网吧、歌厅、电子游戏厅,学生个人的手机、电脑以及网络等新兴事物,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是巨大的,远远超过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担当显得尤为重要,任务尤为艰巨和紧迫。

在当下,有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校本课教材质量和标准的规范统一问题。笔者认为鄂温克族自治旗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2008年以来的“鄂温克族音乐进课堂”工作进行总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印较为系统规范的《鄂温克族音乐校本教材》,统一发放给全旗各校使用,让学生(至少鄂温克族学生)人手一本,便于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

二是师资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组织对各校音乐教师进行鄂温克族音乐文化的培训,包括鄂温克族民歌、传统舞蹈、器乐及民俗文化等。应该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经常性地把一些优秀的民间歌手请进校园和课堂,向教师和学生教唱原汁原味的鄂温克族民歌,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唤醒其文化自觉。

三是校本课的覆盖面问题。各学校特别是民族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校本课的建设,扩大参与学生的覆盖面,特别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对于鄂温克族学生应该力求民族音乐舞蹈教育全覆盖。

以上是笔者对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内各中小学鄂温克族音乐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笔者生长在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虽然现在已是呼伦贝尔学院的一名大学音乐教师,但仍然定居在巴彦托海镇。真心希望我们家乡的少数民族音乐能经久不衰地传承发展下去,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和支持我们当地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百花园增添更加多彩亮丽的颜色。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