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王萍:清代敦煌民间神庙戏场文献研究

[日期:2018-03-11] 来源:  作者:王萍 [字体: ]

清代敦煌民间神庙戏场文献研究*

——基于清代卫所及移民视角的分析

王萍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有清一代,敦煌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内地民俗信仰、神庙演剧等被带入敦煌,促进了敦煌民间文化逐渐走向繁盛。由于神庙戏场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清代敦煌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特点大致有四:第一、时间上清初神庙戏场建设与敦煌卫所建置、移民迁置有直接关联。第二、空间上

以正祀神祇为主的神庙及配祀戏场主要建在卫、所、县中心区域。第三,神庙演剧基本都在民俗节庆、庙会期间举行。第四,乡村神庙演剧以崇祀农业神祇为主。

关键词:敦煌;神庙戏场;文献研究;清代

敦煌自雍正初年至乾隆中期,先后设沙州所、沙州卫、敦煌县,并从甘肃各地迁大批移民于沙州一带屯田定居。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内地民俗文化,尤其神庙演剧等被带入敦煌,促进了敦煌民间演剧逐渐走向繁盛。同时,由于神庙戏场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也藉此反映了清代敦煌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

然而,作为承载、传递民众信仰重要的文化载体,民间神庙戏场这类最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文献资料,素来被排斥在历史典籍之外,即使地方志中也难觅其踪。吕钟《重修敦煌县志》写到:“祠庙寺观”均“为敦煌寺庙志最著者”,“此外尚有各乡之坊神庙约百余处。缘敦煌由内地五十六州县迁来,每坊止少有一庙,为一坊居民报赛、集会之所。规模较小,不录著也。”[1](P.141)显然,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文献资料难入地方贤达之法眼。

下面,本文根据地方志、戏曲志及其他文献资料,希冀通过民间神庙戏场这一视角,对清代敦煌卫所建置及其移民的民间信仰、戏剧展演,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历史时期民俗特征等的探讨,以阐明卫所建置、移民对清代敦煌民间信仰、戏剧文化建构带来的深刻影响。

广义的神庙,一般指“神祇居住的建筑或祭祀神祇的建筑”[2](P.671-672),通常,由于宗教观念、文化背景不同,神庙建筑形制差异很大,如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观念不同,神庙形制不同。当然,这主要是从建筑角度来说。实际上,神庙内涵十分丰富,涉及问题复杂,鉴于本文所论重点不是讨论神庙概念,故此这里不多赘述。本文所指神庙,主要指广泛存在于民间,且源于中国古代自然、神灵崇拜,在民间以祭祀神鬼、从事民俗信仰为主要活动的公共性场所,如庙宇、祠堂、道观等,也包含佛教寺院在内。

神庙戏场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重要的剧场形式。它以主体建筑——神庙祭祀仪式的功能、目的为核心,演出活动以体现仪式主体敬神娱神、沟通人神,代神宣教等为本质特点。[3]刘念慈曾指出:中国“舞台的建立都与寺庙有关,有的舞台,本身就是寺庙建筑的一部分。”[4](P.7)总的来看,民间神庙戏场有两种情况,一是专为神庙所建的配祀戏场,一是直接在神庙进行展演的场所,为方便论述,文中将前者称为神庙配祀戏场(简称:配祀戏场),后者称为神庙展演戏场(简称:展演戏场)。清代敦煌民间两种展演空间形式都有。

1.神庙配祀戏场

在古代“配祀”指贤达者或有功于国家文化的人,去世后附祀于庙,与天地神祇或祖先、伟人等一并受祭,或曰“同受祭飨”。如天子为崇扬他的先祖,使之与天同享;又旧时祭孔时,附祀颜回、曾子、子思、孟子及历代以功臣祔祭在帝王祖庙等。“配祀”近义词有“从祀”、“祔祀”等。《新唐书·礼乐志》(卷十五):“孔子为先师,顏回、左丘明以降皆从祀。”可见,“配”、“从”、“祔”都有配合、配备、从祀主祭的意向。

据《中国戏曲志·甘肃卷》记载,有清一代敦煌神庙配祀戏场有9座,始建于清初雍正三年,延续到清中叶。列表如下:

表1神庙配祀戏场[5](P.563—592)

清雍正三年(1725)

敦煌县城隍庙戏楼、敦煌县北台武庙戏楼、

敦煌大佛寺戏楼

清雍正八年(1730

敦煌八腊庙戏台

清乾隆五十年(1785)

敦煌县老君庙戏台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

敦煌县文昌庙戏台

清嘉庆十年(1805)

敦煌北会馆戏台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敦煌行宫庙戏台

清道光五年(1825)

敦煌县黄彩乡老�庙戏楼

由表中可以看出,9座配祀戏场,除“敦煌北会馆戏台”外,其余8座先后是城隍庙、武庙、大佛寺、八腊庙、老君庙、文昌庙、文昌庙、行宫庙、老�庙的配祀戏场,而且都是实体建筑的戏楼或戏台。

2.神庙展演戏场

“神庙展演戏场”指在神庙或周围空阔处临时搭建简易舞台进行戏剧展演的表演场所。实际上,在神庙(包括寺院)及其周围比较宽敞的空地进行戏剧展演,自古有之。宋人钱易《南部新书》载,宣宗大中年间(847—859),“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永寿寺。”[6](P.67)这四个寺院就是演出观赏的主要场所。

根据文献记载[7](P330-346),敦煌新城自雍正三年(1725年)筑城以来,在县城中心区域陆续建神庙32座,其中经常祭祀演剧的神庙有17座,这些神庙都是以崇祀神灵命名,它们既是民间祭祀的空间,也是娱神演出的场所。具体列表如下:

表(2) 县城(含郊区)神庙戏场[7](P330-346)

庙观

名称

位置

修建年代

祭祀活动

关帝庙

位于敦煌县内城北台,建于北城门之上,

雍正三年

1.香火祭祀,多有献牲之举,戏班演戏三日,“出五关,斩六将”,或“单刀会”,称颂关羽功德的传统戏必演出,

2.山西籍旅商每逢关公圣诞日,自筹资金,香火祭祀,大礼膜拜,在戏楼演戏三日。

马王庙

在东大门内迤南

雍正四年(1726)

祭马王,凡营伍及武职,有马差者,均于农历六月廿三日,以羊祭之,演戏三日。

牛王庙

县城内火神庙东南侧

雍正年间

供奉牛王,农历七月廿五祭祀牛王,演戏三日。

龙王庙

在城西三里(今旧城墩西北)

雍正八年

农历二月廿八日开河会,在龙王庙祭祀龙王,意在冰消开

河。演戏三日。

�蜡庙

在东稍门外迤南

雍正八年

每逢农历四月十五,为祭祀虫王节。是日各坊各庙演戏,各家各户粘五色斜角旗,上沥鸡、羊血,遍插田中,并将猪羊血沥入蒸熟的糯米中,再洒入禾田,谓可除虫害。

(西郊区)龙王庙(又叫西龙王庙)

县郊区

雍正三年迁户在此所建

五月端午在龙王庙祭祀龙王,演戏三日。

(南郊区)金花庙又叫兰州庙

县郊区

雍正年间兰州皋兰迁户在此所建

五月廿五日为金花娘娘生日,香火祭祀,演戏三日。

西云观

在城西三里旧城墩西南

雍正八年

农历三月三是无量诞辰,乡民对聚与西云观奉祀无量寿佛。香火祭祀,并演戏三日。

(北郊区)行宫

县郊区

清乾隆年间

三月清明节在此演戏三日。

孤魂庙

县郊区

清乾隆年间

庙会活动同上

火帝庙

在护城东关北

嘉庆十一年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在火神庙祭祀火神。农历六月一日,又火神敦煌地方杂货行会,各行业自筹资金,演戏三日,期间,献牛、羊、马等祭品。

老君庙

县郊区

嘉庆年间

二月十五淘金工聚会于此,搭台演戏三日。

(东郊区)上卫户庙

县郊区

清道光年间

供牛马虫王观音,农历正月在该庙香火祭祀,演戏三日。

靖远庙

(岳飞庙)

在东门外迤东,

不详

上元节除了开展纪念岳飞、烧秦桧的民俗活动外,还有如打生铁花,荡天平鞦、踩长腿、耍旱船、演戏等。

地藏寺

在城内迤南

不详

七月三十日为地藏生诞,城乡士女崇敬目连孝敬其母之品德,皆赴地藏寺礼拜,并演戏三日。

太阳宫

在县城西三里(今旧城墩西北)

不详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城乡市民多聚太阳宫祭祀太阳神,演戏三日。

廒神庙

在今南关粮站院内东侧,坐北向南,庙对面建戏台一座

不详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为廒神庙会,便开始征粮入仓,演戏三日。

以上表中所列17座神庙,每年节庆、庙会都在神庙举行戏剧展演活动。

除上述县城中心区域神庙直接演戏外,乡村神庙祭祀演出也十分普遍。雍正年间甘肃五十六州县移民迁入敦煌,他们带来自己家乡神灵的同时,在定居各坊大兴神庙建设,以至于“每坊止少有一庙”[1](P.141),且“坊坊有庙,庙庙供神。”[7](P.328)据统计,乡村坊神庙在庙会期间经常祭祀演戏的多达39座。列表如下:

表(3) 敦煌乡村各坊间神庙戏场[7](P.328)

东南隅

神庙

靖远庙

雍正三年靖远迁户在此所建

供岳飞像正月十五,也是祭岳飞烧秦桧民间民俗活动,香火祭祀,演戏。

下渭户庙

雍正三年靖远迁户在此所建

供山神、土地、牛、马、虫王,农历二月初二祭土神、献牲、演戏。

秦州庙

雍正年间秦州(天水市)迁户在此所建

供山神、土地、牛、马、虫王,正月在该戏庙演大戏,有时也演小戏(眉户戏)

漳县庙

雍正年间漳县迁户在此所建

供龙王四兄弟,农历九月九香火祭祀龙王、演戏。社火以笼灯为最盛。

泾州庙(大庙)

雍正年间泾州迁户在此所建

供山神、土地、牛、马、虫王,九月九小商贩赶庙会,……….演戏三日。

中南

隅神庙

古浪庙

雍正年间古浪迁户在此所建

关羽、药王、三神、土地、观音,农历正月多在古浪庙演唱眉户戏三日。

东山丹庙

雍正年间山丹迁户在此所建

关羽、四海龙王、牛、马、虫王,农历五月十三关公单刀会,九月十三先后两次在该庙演眉户戏三日。

碾伯庙

雍正年间碾伯(现乐都)迁户在此所建

供奉关羽、四海龙王、牛、马、虫王,祭祀活动同上

上西宁庙

雍正年间西宁迁户在此所建

同上

斜沟小庙

雍正年间肃州(今酒泉)迁户在此所建

供奉土地神,祭祀活动同上

黄家小庙

实考

供奉山神、土地神,祭祀活动同上

西南隅

神庙

平番庙

雍正年间平番(现永登)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牛、马、虫王,农历正月在该庙演戏三日,也演眉户。

肃州庙

雍正年间肃州(今酒泉)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龙王,农历正月在该庙香火祭祀,演戏三日。

肃州堡庙

雍正年间肃州(今酒泉)迁户在此所建

祀关圣帝君,香火祭祀、演戏、社火丰盛,其秧歌最有名。

东高台庙

雍正年间高台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牛、马、虫王,祭祀活动同上

西高台庙

雍正年间高台迁户在此所建

祀关圣帝君、娘娘洞、山神、土地,活动同上

张掖庙

雍正年间张掖迁户在此所建

同上

镇番庙

雍正年间镇番(今民勤)迁户在此所建

祀财神、菩萨、牛、马、虫王,祭祀活动同上

东北隅

神庙

岷州庙

雍正年间岷州迁户在此所建

祀关公、石佛像、

山神、土地、牛、马、虫王,坊神庙会,香火祭祀,多在正月演大戏

洮州庙

雍正年间洮州(今卓尼临潭)迁户在此所建

祀关公,香火祭祀、演戏

南台大庙

雍正年间外地迁户在此所建

祀关圣帝君、娘娘洞、山神、土地、牛、马、虫王,香火祭祀、演戏

西龙王庙

雍正年间

供四龙王,农历二月廿八,冰消开河,民间称“开河会”,演戏三日。

礼县庙

雍正年间礼县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牛、马、虫王,香火祭祀,多在正月演大戏

金县坊

雍正年间金县(今榆中)迁户在此所建

同上

太阳宫

雍正年间

祀太阳神,农历十一月十九日香火祭祀太阳神,演戏三日

盐茶庙

雍正年间盐茶(今天海原县)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牛、马、虫王,农历二月初二香火祭祀土地神,演戏,坊神庙会

华亭庙

雍正年间金县(今榆中)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牛、马、虫王,正月至二月多演眉户戏,香火祭祀

陇西庙

雍正年间陇西迁户在此所建

祀风伯雨师、牛、马、虫王,活动同上

宁远庙

雍正年间宁远(今武山)迁户在此所建

祀关公、山神、土地神,同上

秦州庙(又秦州户庙)

雍正年间秦安(今天水市)迁户在此所建,又一说秦州庙就指县城秦州户庙。

祀财神、山神、土地、牛、马、虫王,农历四月十五多在秦州户庙演戏三日,香火祭祀。

固原州庙

雍正年间固原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香火祭祀,演戏

成县庙

雍正年间成县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娘娘殿,同上

转渠口庙

雍正年间建

祀关公、财神、山神、土地神,农历九月十三,香火祭祀,献牲,演戏三日

五圣宫庙

雍正年间建

祀供五瘟神、牛、马、虫王,农历九月初九,在该庙多演眉户戏,也演大戏,香火祭祀

阶州庙

雍正年间阶州(今武都县)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神、三官、娘娘殿,坊神庙会,农历九月初九演大戏或眉户戏,香火祭祀

西北隅

神庙

土塔尔庙

雍正年间建

祀关羽、龙王、山神、土地神(有土塔一座),坊神庙会,农历八月秋收后多演戏,民间称秋台子(庙会),香火祭祀

羊头庙(又名羊汤庙)

雍正年间建

祀山神、土地神,农历二月初二香火祭祀土地神,演戏三日

安定庙

雍正年间安定(今定西)迁户在此所建

祀山神、土地神,香火祭祀,演戏,年节安定坊社火,以“旱船”为最出名

泾州庙

雍正年间泾州迁户所建

供三官、财神、观音洞、牛、马王,香火祭祀,土神,演戏三日,正月十五社火尤盛

 

神庙是民间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场所,娱神演戏是神庙主要的功能之一。以上39所神庙是以移民来源地命名,这里既是神庙祀神空间,也是民间戏剧展演空间。

清代敦煌民众“多迷信”,以“崇尚鬼神,建祠庙,视为无尚功德”。[1](P.112)据调查,敦煌民间补修、重修、新建神庙者“达一百二十七座之多,其中城镇(含郊区)三十三座,农村九十四座,庙宇之多亦是河西诸县之首。”[7](P.328)我们统计,仅以上表2、表3所列经常在庙会举行演剧的神庙就有54座。综合分析以上资料,我们发现,清代敦煌神庙戏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时间上清初神庙戏场建设与敦煌卫所建置、移民迁置有关联

雍正初年,清政府将敦煌由所升卫,使其结束了自明废弃以来二百多年旷无建制的状态,同时,安置甘肃五十六州县民户迁入敦煌。这些,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事件。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当军事建置、移民安置完成后,官方首先推行的是具有安抚教化意义的文化政策,而迁居敦煌新地的移民百姓也需要精神依托安顿心灵。因此,这种情况下,应该说,修神庙、建戏场是官方和民间共同的诉求。纵观清代敦煌神庙配祀戏场和展演戏场建设情况,毫无疑问,以雍正年间建造为多。

由表(1)可知,雍正年间(1725-1730)敦煌连续修建4所配祀戏场:“敦煌县城隍庙戏楼”、“敦煌县北台武庙戏楼”、“敦煌大佛寺戏楼”、“敦煌八腊庙戏台”。

表(2)所列神庙展演空间有17座。其中建于雍正年间的有8座:“关帝庙”“马王庙”、“牛王庙”、“龙王庙”、“�蜡庙”、“西云观”、“龙王庙(又叫西龙王庙)”、“(南郊区)金花庙又叫兰州庙”。作为祭祀演出的主要场所,这些神庙每逢庙会都有祭祀展演活动。

表(3)列神庙39座,全部是雍正年间移民迁户所建,其中有甘肃迁户建造的,也有青海、宁夏迁户建造的。当然,甘肃迁户所建神庙占了大多数。总之,移民在定居敦煌的同时,将迁出地的民间信仰及戏剧文化传播到了当地,这不仅强化了迁出地移民的地域认同感,也强化了他们信仰、风俗、审美等的凝聚力。

敦煌第二次行政建置变更在乾隆年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沙州卫升敦煌县,隶属安西直属州。虽然,这次也是比较重大的行政机构变更,可是由于没有涉及移民问题,所以,无论神庙还是戏场都没有出现如雍正时期的建设高潮。但是,仍然还有建设,而且持续到清中叶。

表(1)所列乾隆年间修建配祀戏场有2座,即:“敦煌县老君庙戏台”、“敦煌县文昌庙戏台”。表(2)列17座神庙,乾隆年间有“(北郊区)行宫”、“孤魂庙”2座。嘉庆年间建“火帝庙”、“老君庙”2座,道光年间再建“上卫户庙(东郊区)”,其余3座建造时间不详。总体来说,雍正年间神庙及戏场建设数量最多,覆盖面也最为广泛。

移民的迁徙,给敦煌不仅带去神庙戏场的蓬勃建设,也带去了民间戏剧表演。《中国戏剧志·甘肃卷》载,“雍正三年(1725)由甘肃五十六州县移民至敦煌,各地小调、眉户同时传入敦煌。”而且军队成立戏班,进行演出活动。“乾隆二十五年(1760)沙洲卫改为敦煌县,驻军某统领挑选部下士兵组成军营小曲(敦煌曲子)戏班,活动于敦煌城乡之间。”[5](P.38)

诚如历史学家赵世瑜说的:“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期定居与开发的历史,不仅是明清时期普通人的历史,也是明清国家形成的历史。”[8]的确如此,在一定意义上,清初敦煌神庙及戏场的兴建,在记录边疆迁户移民安顿心灵历史的同时,其实也是对国家在西部边陲行驶军事、行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记载。

(二)空间上以正祀神祇为主的神庙及配祀戏场主要建在卫、所、县中心区域

清初敦煌卫、所、县行政建置对神庙及配祀戏场建设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敦煌卫、所、县中心区域是神庙及其戏场建设的主要阵地。《中国戏曲志·甘肃卷》虽然对清代敦煌神庙戏场具体地点记载不详,但是,从表1戏场名称就可以看出,清代敦煌9个配祀戏场,除“敦煌县黄彩乡老�庙戏楼”外,其余8个都在行政中心区域。而且,通过与道光十一年刻本《敦煌县志》“建置志 庙宇”核对,其中7个在《敦煌县志》中都能一一对应出。下面列表将《中国戏曲志·甘肃卷》和《敦煌县志》记载神庙戏场建设时间及地点位置进行对比。

表4 神庙——戏场对比

《中国戏曲志·甘肃卷》[5](P.563—592)

时间

《敦煌县志》[9](P.140-142)

地点

时间

敦煌县城隍庙戏楼

雍正三年建

城隍庙

在县署迤西

雍正三年建

敦煌县北台武庙戏楼

雍正三年建

关帝庙

在正城北台

雍正三年建

敦煌大佛寺戏楼

雍正三年建

天佛寺

在护城南关西面

雍正三年建

敦煌八腊庙戏台

雍正八年建

�蜡庙

在东稍门外迤南

雍正八年建

敦煌县老君庙戏台

乾隆五十年建

太清宫

在东稍门外迤南

乾隆五十年建

敦煌县文昌庙戏台

乾隆五十八年建

文昌宫

在东稍门外东郊

乾隆五十八年建

敦煌行宫庙戏台

嘉庆二十一年改建

城隍行宫

在北稍门外

嘉庆二十一年改建

由上表对比来看,《中国戏曲志·甘肃卷》所列神庙戏场和《敦煌县志》(卷三)“建置志 庙宇”所列神庙名称及时间基本一致,7座神庙所处位置都在城内中心区域。

此外,除与表(1)相同神庙外,表(2)所列神庙与《敦煌县志》记载相符合的还有:东大门内迤南的“马王庙”,县城内火神庙东南侧的“牛王庙”,城西三里(今旧城墩西北)的“龙王庙”,东稍门外迤南的“�蜡庙”,城西三里旧城墩西南的“西云观”,护城东关北的“火帝庙”,东门外迤东的“靖远庙”(岳飞),城内迤南的“地藏寺”,县城西三里的“太阳宫”(今旧城墩西北),今南关粮站院内东侧的“廒神庙”。[7](P.330-346)这些神庙位置记载与吕钟《重修敦煌县志》中“敦煌县庙宇、墩堡、会馆一览表”记载也一致。

古代城内不仅是国家军事、行政机构的中心,而且是文化、经济的中心,是国家控制思想意识形态的中心。敦煌清代随着卫所、县军事行政机构的设置,文化意识形态的建设也是紧随其后,而中心区域正是国家行使文化权利的主要空间所在。因此,神庙及其戏场建在中心区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中心区域神庙及配祀戏场以正祀神祇为主。众所周知,国家的正祀观念不仅意味着信仰神祇的合法性、权威性,还是政治伦理、思想行为、文化规范等的表征。表1中除“敦煌北会馆戏台”崇祀神灵没有明确外,其余8座的神灵崇祀都比较明确,如:“敦煌县城隍庙戏楼”、“敦煌县北台武庙戏楼”、“敦煌大佛寺戏楼”、“敦煌八腊庙戏台”、“敦煌县老君庙戏台”、“敦煌县文昌庙戏台”、“敦煌行宫庙戏台”,这些处于中心区域的神庙,都是国家正祀神祇及其配享戏场。表(2)“关帝庙”、“马王庙”、“牛王庙”、“龙王庙”、“”�蜡庙、“西云观”、“火帝庙”、“靖远庙”、“地藏寺”、“太阳宫”、“廒神庙”也是国家正祀神祇庙宇,而且庙会时祭祀展演十分频繁。毫无疑问,建在中心区域的神庙或配祀戏场,都与国家正祀观念的实施有密切联系。可以说,这是国家意志在敦煌推行教化,并建立正统秩序的结果。

(三)神庙演剧基本都在民俗节庆、庙会期间举行

从表(2)、表(3)所记神庙看,清代敦煌神庙数量多,分布面广,而神庙演剧基本都在节庆、庙会期间举行。如表2所列:建于雍正三年(1725)的西郊区龙王庙“五月端午在龙王庙祭祀龙王,演戏三日。”,建于乾隆年间的北郊区行宫“三月清明节在此演戏三日。”靖远庙(岳飞庙)“上元节除了开展纪念岳飞、烧秦桧的民俗活动外,还有如打生铁花,荡天平鞦、踩长腿、耍旱船、演戏等。”表(3)中,建于雍正年间西南隅的“肃州庙”,“祀山神、土地、龙王,农历正月在该庙香火祭祀,演戏三日。”,东北隅的“礼县庙”“祀山神、土地、牛、马、虫王,香火祭祀,多在正月演大戏。”西北隅“泾州庙”“供三官、财神、观音洞、牛、马王,香火祭祀,土神,演戏三日,正月十五社火尤盛”演出剧种有大戏,也有眉户、秧歌、社火等民间小戏。

值得注意的,在庙会期间表(3)所列39座神庙大部分是“演戏三日”,如此计算,庙会期间至少有117场演出。有的神祇祭祀各坊各庙有演出,如表2所列位于敦煌东稍门外迤南的�蜡庙,建于雍正八年(1739年),每逢农历四月十五祭祀虫王节时,各坊各庙都要演戏。[7](P.346)按一天演出计算,至少也有39场演出,显然,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如此频繁的戏剧展演,在表征清代敦煌民间信仰热情高涨的背后,反映了民间演剧与神庙祭祀在本质上的联系,应该说,“祭祀主敬”、娱神祈求是民间演剧合法存在的逻辑起点。

另据《重修敦煌县志》载,清代敦煌民间每月都有庙会演出,列表5来看:

表5 《重修敦煌县志》神庙演剧统计[1](P.116-124)

月份

演剧时间、空间(神庙)、事由等

三月

三日,无量圣诞。西云观演戏。

十八日地母庙会,演戏或只献牲。

二十一日子孙圣母诞,演戏或献牲,

二十八日,东岳大西云观演戏三日,观者甚众。

清明节。城隍出府,至北门外行宫,演戏献牲。

四月

八日,释迦佛生辰,城内大佛寺演戏三日。

十五日为祭虫日,东门外八蜡庙演戏、献牲祈祷。

十八日雷祖庙或演戏,或只献牲。

二十日,眼光菩萨诞,进香或献戏。

二十八日药王诞,献戏或献牲,

五月

端阳节,西门外龙王庙演戏三日。

二十五日,南门外金花庙演戏三日。谓值灵感仙姑之诞辰也。

六月

十九日观音会,进香或演戏。

二十三日马祖圣诞,或献牲,或演戏。

七月

二十二日财神会,讽经或献戏。

三十日地藏菩萨会,献戏三日,游观者甚众。

八月

二十三日羊肉行敬张桓侯,献牲演戏。

十一月

十五日水宫会,十九日太阳会,或献戏。

由上表看,几乎每个月都有庙会演出,西云观、大西云观、外行宫、大佛寺、八蜡庙、雷祖庙、龙王庙、金花庙等是记载详细的演出场所,还有10处演剧空间记载不详。即使如此,庙会演出时间的固定性的、周期性及规律性已经足以反映清代敦煌民众信仰及社会生活的诸多侧面,而这正是敦煌民间演剧得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基础的表征。

(四)乡村神庙演剧以崇祀农业神祇为主

古代传统社会以农业为本,受报功答庥观念的影响,民间一般有“春祈”、“秋报”之习。春祭“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 [10](P.308)故此,也叫春赛、秋赛,祭祀目的无非祈求风调雨顺,土地肥沃,丰收平安。表(2)所列神庙由于主要在卫所或县的中心区域,因此,农业神祇崇祀不明显,表(3)所列神庙都在乡村,农业神祇崇拜十分显著。如表(3)所列39座神庙,其中以山神、土地、牛、马、虫王为主的神灵崇拜多达20余座,龙王崇拜神庙有6座。具体如:东南隅的“下渭户庙”、“秦州庙”“漳县庙”“泾州庙”等供山神、土地、牛、马、虫王,农历二月初二祭土神、农历九月九香火祭祀龙王。东北隅“西龙王庙”农历二月廿八,冰消开河,民间称“开河会”,演戏三日。西南隅“平番庙”、“肃州庙”、“肃州堡庙”、“东高台庙”祀山神、土地、牛、马、虫王,正月在庙中香火祭祀,演戏三日。[7](P.330-346)

作为新居住地移民抵御自然灾害、祈盼丰收的精神慰藉和希望,以上除具有特定功能的关公、财神、菩萨、娘娘、三官崇祀外,大部分都是以土地神为主的农业神灵崇拜,而且,土地神几乎是每所神庙都要崇祀的神祇。庙会期间,为这些崇祀神灵展演戏剧则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由此可见以土地神为主的农业神灵崇拜在敦煌民间信仰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曾指出“大规模移民及移民文化,对迅速提高敦煌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这也是敦煌地区历史发展的特有现象”。[11]综上所述,清代敦煌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内地传统的生活礼俗、信仰、审美等都得以在敦煌传承流播,为敦煌多元文化注入了丰富深厚的历史韵味。其中,神庙祭祀演出在清代敦煌移民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从民俗、民间信仰、戏剧文化等的角度折射了清代敦煌移民的日常社会生活。故此,敦煌神庙戏场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清代卫所、移民背景下基层社会日常生活方面的考察,而且对全面认识、理解清代敦煌社会、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钟修攥.重修敦煌县志[M].敦煌市人民政府文献领导小组整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2]鲁刚主编.世界神话辞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3]王萍.明清以来甘肃神庙戏场考察[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1).

[4]刘念慈.戏曲文物从考[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5]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甘肃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5.

[6](宋)钱易.南部新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

[7]李明德.敦煌近代寺庙、庙会及民俗信仰[M]//谢生保主编.敦煌民俗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8]赵世瑜.从移民传说到地域认同:明清国家的形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9](清)苏履吉修,曾诚纂.敦煌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1970.

[10](宋)王与之.周礼订义(第93册)[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1]李正宇.敦煌古代历史发展的特殊历程[J].敦煌学辑刊,1997(01).

 

【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为11EB1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萍,文学博士,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民间小戏、京剧流派文化。

本文发表于《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6期

 

On Textual Research of Dunhuang Temple Theatre in Q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ei&Suoconstruction and immigration

inthe Qing dynasty

WANG Ping

(School of Literature&history,Lanzhou City College,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The Qing Dynasty, with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 moved into military and great influence from the mainland, folk beliefs and temples acting to promote the Dunhuang culture, Dunhuang folk culture gradually prospered.As a result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temple theatre, it also reflect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folk belief in Dunhuang.Its characteristics are approximately four:First, in time, the temple theatr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unhuangWei&Suoconstructionand the resettlement of immigrants.

Second, in the space, and to play with the temple worship gods country based, mainl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health center, and county.

Third, the temple's performances are basically held during folk festivals and temple fairs.Fourth, the temple of the village acts mainly to worship the worship of agricultural deities.

Keywords:Dunhuang; Temple Theatre; literatureResearch; Qing Dynasty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ixj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