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时代抛弃老艺术? 人才匮乏让提线木偶陷入危机

[日期:2011-01-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又名“吊线子戏”,是古老珍稀戏种。江西兴国提线木偶所演剧目既有从民间说唱本和传说故事改编的,也有来源于元曲及明清杂剧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里的木偶戏班一般7人左右,演出时台前一至二人操作,连说带唱,后台三五人伴奏,其中操作木偶者还能根据剧中人物分别乔装男女老幼角色,可谓一身多能。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

渊 源

据传,提线木偶戏起源于公元前180年,当时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城,他的军师陈平出谋划策,用木头制作成人的模样,在东、西、南城门唱木偶戏,敌方全部集中在东、西、南城门看戏,只有北门空虚,没有防守。所以,汉高祖从北门逃脱,俗有“陈平先师做傀儡,汉旨天下保万民”之说。

“兴国县的提线木偶,主要流行于均村、永丰、隆坪、社富、樟木、梅窖等乡镇。”兴国县文化馆馆长肖远明说。现存提线木偶剧目剧本文学性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台词诙谐风趣,唱词婉转优美、富有变化。不仅如此,兴国提线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神韵含蓄、栩栩如生,堪称民间工艺珍品。兴国的提线木偶一般都是额头天庭饱满、下颌丰腴、眉目修长,尤其是旦角鼻头浑圆、嘴唇小巧、温柔秀丽、楚楚动人。提线木偶脸谱在设计上也颇具匠心,如旦角多用平眉,线条圆熟,给人以柔和、飘洒之感。武角多为“纵眉子”,呈倒八字形,线条简练、笔锋遒劲,给人以英武果断之感。线偶的系线根据角色的不同,为5到12根不等,甚至有多到20余根的。通过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赋予木偶以艺术生命,让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困 境

看提线木偶戏曾经是兴国人民十分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观赏兴国提线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由于受众的萎缩,最近10多年来,各提线木偶戏班的经济效益差,演出次数越来越少,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人更是难找,从而使提线木偶演员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有的线戏艺人逐渐步入古稀之年,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尤其是一些木偶制作技艺和演出技法濒临失传。

目前,兴国县经常能开展活动的提线木偶戏班仅存七八个,每支队伍6至8人,每年平均演出100场左右,不及原来高峰时期的一半,演出时间也基本集中在春节期间。杨振铨是兴国县均村乡石溪村木偶戏团的骨干,今年已经72岁了,不仅带了徒弟,还有了徒孙。可是最近几年徒孙都外出务工去了,戏班人手不够,外出表演时经常要到别的村子请人。

出 路

提线木偶戏是极富民间传统特色的戏种,在当地有着较大影响。做好兴国提线木偶戏的保护传承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为此,近年来,兴国县采取了静态和动态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民间文艺进行保护传承。一是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兴国提线木偶戏进行研究、搜集与整理,并出版相关书籍,拍摄电视专题片以及相关音像资料,并深入调研论证,从选题、表演技巧、传承发展等环节,分别制定有关标准。现已整理手抄本、油印本等早期剧本60余本。二是建立健全了培训基地,举办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培训班,建立以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机制,现已举办提线木偶传统戏剧培训班3期。三是继续举办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比赛和民俗调演,投入10万多元举行了首届全县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比赛。四是成立由县文化局领导、企业负责人、专家组成的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保护领导小组,组建了提线木偶传统戏剧协会,制定了兴国提线木偶传统戏剧协会章程。现已投入6万余元组建了高溪、石溪、泮溪等提线木偶戏班6个。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张昌祯、李人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