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娅丽:格萨尔”马背藏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2009/5/29 9:37:44
格萨尔”马背藏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青海民族学院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曹娅丽
摘要:“格萨尔”藏戏在青海果洛地区各寺院表演中,形式多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广场马背藏戏,一种是广场藏戏,各具审美风格。本文通过对青海果洛地区“格萨尔”藏戏的考察,发现格萨尔藏戏仍然保留着说唱艺术输入戏曲的初始形态。我们知道,中国戏曲与说唱艺术有着血缘关系,但成熟后的戏曲艺术完全是戏剧化了的代言体,格萨尔藏戏却仍然保留着说唱艺术的形态,这是藏戏为戏曲艺术如何从说唱艺术脱变为代言体艺术提供一种借鉴、参考的模本。对于进一步研究和揭示藏戏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研究中国戏曲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具有“活”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格萨尔;马背藏戏;戏剧形态;
青海民间藏戏演出是我长期关注的研究对象,拙著《人神共舞》(合著)曾经努力对果洛“格萨尔藏戏”的诸多方面展开过讨论。但是在研究与讨论中,并未涉及到格萨尔原始戏剧形态的独特性。基于此,需要对格萨尔马背藏戏存在的说唱戏剧形态这一特殊的原生要素进行探讨。
“格萨尔”的故乡: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州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青藏高原腹地,阿尼玛卿雪山脚下,全州面积7.5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591万公顷,现辖6县,共51个乡(镇),首府驻玛沁县大武镇,距省会西宁440公里。
果洛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纯牧业区,兼有小块农业区,主体民族为藏族,并居住有汉、回、撤拉、土等14个民族。1998年全州总人口1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是我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单一民族比例最高的自治州之一。
雄伟壮丽而又神秘的阿尼玛卿雪山,矗立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西北部的雪山乡,距离果洛州州府大武镇仅80公里,阿尼玛卿山脉一直延伸到甘肃省的南部边境,属于昆仑山中支的最东段,山势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在方圆28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耸立着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由于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使人感到遥远而神秘。而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格萨尔的神奇故事。
果洛以黄河的发源地享誉,亦以孕育了《格萨尔王传》英雄史诗而闻名。
《格萨尔王传》流行于藏族地区,流传在国内的蒙古族、土族地区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前苏联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等地区。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英雄史诗。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便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诞生的地方。早在两百年前就有国外学者来到这里,搜去《格萨尔故事》、《格萨尔王传》、《霍岭大战》的藏文手抄本和记录民间说唱艺人的《格萨尔》说唱,并译成法文、英文出版。果洛草原深深浸润在英雄格萨尔的神话与传说之中,这里的人们深信自己的这片故土是岭国遗址、格萨尔的家乡。在这片山峦逶迤,河流纵横、水草丰美的土地上,每一座山都有格萨尔的传说;每一片草地都印着格萨尔的足迹;每一条幽谷山壑都有格萨尔的回忆;每一顶帐篷都在传唱《格萨尔传》不朽的诗篇;每一座寺院都在跳《格萨尔》神舞与藏戏。每当寺院举行法会活动时,活佛就端坐在寺前广场一侧廊檐下的法座上,主持本寺格萨尔神舞和藏戏的表演。
阿尼玛卿雪山:“格萨尔战神”的象征
阿尼玛卿雪山,在安多藏区,甚至在全藏区都具有神圣的地位,是雪域高原上的一座著名神山。阿尼,藏语意为“先祖先翁”,玛卿,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所以阿尼玛卿的整个涵义就是“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
由于阿尼玛卿雪山的独特地位,被藏族人民视为开天辟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也是二十座神圣雪山之一,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
阿尼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