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娣雅:论人类学艺术解读的整体观—以麦西莱甫个案研究为例
2009/6/3 16:52:03

论人类学艺术解读的整体观—以麦西莱甫个案研究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艾娣雅
摘要:本文以艺术人类学视角探索麦西莱甫文化传统的艺术与文化属性,探究人类学的艺术视界问题。本文持此观点,即在人类学的研究视野里,艺术与人类,文化,社会,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观察存在的全景图式。人类学不限于从哲学的认识论,活动论或价值论等出发界定艺术所达到的层次。人类学以其基石—实地考察为学术传统,一方面以实证精神在本体论的意义上界定艺术,而另一方面将艺术视为文化表现,将其作为理解,把握,研究文化的途径之一,由艺术表现探究艺术与文化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人类学 麦西莱甫 艺术 文化
1. 前提
维吾尔人的麦西莱甫文化传统是维吾尔民间艺术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展现维吾尔民间文化各个方面与层面的文化场。
在人类学的视野里, 麦西莱甫文化传统是维吾尔人在绿洲聚落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绿洲文化模式与形态的集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麦西莱甫文化传统是维吾尔人以绿洲生态为基石的绿洲文化的结晶体。
在非物质文化这一国际话语系统里, 麦西莱甫是囊括了非物质文化几个类别的典型文化空间。麦西莱甫在维吾尔文化中的代表性确定了其在人类文化万花图景中的一席位置。这意味着一种价值判断:即麦西莱甫不仅仅属于维吾尔人, 麦西莱甫还属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 属于整个人类的文化集成,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中的一个地方的、民族的类别。
在现实中, 麦西莱甫传统在维吾尔民众的生活中始终是个重要的存在,是维吾尔绿洲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构成。麦西莱甫是维吾尔人绿洲文化体系中活着的文化传统, 这一传统不仅是维吾尔人绿洲聚落生活中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其也是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维吾尔木卡姆的母体部分,其当然也是中华文化遗产的有机构成部分。
麦西莱甫最鲜明的特征是它的艺术性。麦西莱甫艺术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涉及音乐,舞蹈,诗歌,曲艺等艺术种类。
若以传统的艺术观去认识麦西莱甫, 麦西莱甫的有机整体性将被分割成互不相干的各个艺术种类。每个种类都将从自己明确的研究范围和学科理念去解读麦西莱甫。这样做的结果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认识局部,却不能把握整体。遗憾的是,这不是个假设,而是事实。我们以往对麦西莱甫的认知的确如此。于是研究音乐的,会漠视人与音乐的关系,会不顾麦西莱甫音乐的语境和与其它部分的联系,只关注与音乐有关的方面;同样, 舞蹈,曲艺等艺术种类方面也都如此。只是近几年来,个别研究范例走出了这种研究范式,显示出与以往略有不同的,应该具有的学术视野。【1】
在这种传统研究范式下,麦西莱甫的主体--人的文化本性隐去了, 麦西莱甫的社会框架被抽离了, 麦西莱甫与生活的纽带被生生地割断。这样我们难以认清,接近事实中的麦西莱甫。因此围绕着麦西莱甫艺术有太多的难点困惑着我们,难得其解。
固然在学理上我们知道:
对麦西莱甫各个艺术种类单一学科的具体研究,必须置于对麦西莱甫整体研究这一大的框架之下来统一,统辖,才有助于在研究中避免片面性,表面化这一盲区;
同样我们也知道: 为了求得麦西莱甫艺术的真谛,为了把握麦西莱甫艺术的本质,在麦西莱甫艺术的研究中,需要改变思路,有所扬弃。但是哪些要“为”, 哪些要“不为”呢? 诸多困惑挥之不去。
困惑其一: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较之器总是更为深刻, 更为本质。怎样在麦西莱甫各个艺术种类中辨别何为器,而何为道?
困惑其二:什么是麦西莱甫艺术之道?就像老子所言之恒道,至道,难以言说,难以名状,其存在于麦西莱甫这一综合体的内在结构中。而如何在研究中整体地把握道这一既不独立存在,又无所不在的集大成者呢?
困惑其三: 为了在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