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波拉•丝瓦罗:蒙古风格的莫卧儿王朝印度细密画
2011/11/30 8:55:50

蒙古风格的莫卧儿王朝印度细密画①
(英国)狄波拉•丝瓦罗著 毛 铭 译
(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英国 伦敦)
摘要: 在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印度莫卧尔王朝鼎盛时代,宫廷绘画主要学习的是波斯细密画。波斯细密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蒙古忽必烈汗时代宫廷绘画艺术,特别是人物肖像方面。莫卧尔王朝细密画有其风格变化,其中的杰作之一《贾汗吉尔朝见苏菲派长老和其他国王》是当时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典型例子。
关键词: 波斯细密画;蒙古宫廷绘画;印度莫卧尔王朝;苏菲派长老
分类号:J209.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11)03-0077-3
印度莫卧尔王朝国王阿克巴(公元1556~1605年在位),为了寻求王嗣,踏上了朝圣之路,前往(当时印度首都)阿哥拉附近西克里地方的圣殿祈祷,当时的圣殿长老是伊斯兰苏菲派圣人谢赫•撒里木•希什蒂(公元1479年~1572年)。要延续莫卧尔王朝皇家血统的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阿克巴国王的祖父巴布尔,具有蒙古-突厥王室的混血,母系来自蒙古成吉思汗的黄金血胤,父系则来自中亚霸主“瘸子帖木尔”。巴布尔当年从中亚出发,攻占了北印度之后很快死去。国王的父亲胡玛雍,在战斗中失去了德里城,在印度的拉加斯坦地区流亡了四年之后,一度成为波斯王塔赫玛丝普的座上宾,并且重新攻打下了喀布尔和德里,六个月后死于坠马事故。阿克巴接位后施展雄才大略,扩大和巩固了莫卧尔王朝在全印度的统治。眼下这幅细密画的中心人物是阿克巴国王的儿子,当年在祈祷之后吉祥诞生于朝圣之地西克里,取名随了圣人撒里木的名字。本画中的撒里木王子,成年之后在历史上名声如雷贯耳,称为“世界征服者”贾汗吉尔大帝(公元1605~1627年在位),此刻,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莫卧尔王朝宫廷艺术家的杰作之一,就是这幅细密肖像画:《贾汗吉尔朝见苏菲派长老和其他国王》②,华丽而细腻丰富。画面从当时的文学传颂中获取灵感,描绘了国王的才华如何在16到17世纪之交,辉煌地改变了印度的地平线。该画面也为我们留有可以讨论的余地,艺术家的图像记载可以更好地解读一个时代的社会习俗和政治偶像。
莫卧尔王朝的细密画及其各种艺术,其精美的品质都与皇家的艺术赞助人亲密关联。经过五十年的统治,阿克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度艺术品的创作目的和审美趣味。国王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的很多层面,在位早期他与大批的印度本土艺术家一起,受到波斯两位细密画大师的指导。两位大师是从波斯萨法维王朝来的,米尔萨伊德•阿里和阿布得•乌丝•撒玛得,是父王胡玛雍流亡波斯时结交的(公元1555年随着恢复疆土重返德里的胡玛雍来到印度)。波斯细密画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蒙古忽必烈汗时代宫廷绘画艺术,特别是人物肖像方面。在阿克巴国王的亲自指点下,细密画的工作坊很快地投入了对史诗、文学和历史手稿插图的创作。这些创作糅合了波斯艺术的精巧,和本土印度宗教画的色彩艳丽繁密。此外经过商旅、使臣和传教士之手,一些外来印刷品和绘画流入宫廷,从而使得细密画艺术逐年增加着一些自然写实的清新气息。
比奇特尔 《贾汗吉尔朝见苏菲派长老和其他国王》
贾汗吉尔,作为阿克巴国王的长子,宠儿和太子,最终成为了一个强大稳定帝国的王位继承人;不过王子本人气质上更像个艺术鉴赏家,而不像个战士。在接位之前,王子在阿拉哈巴德城建立了一个叛逆的小朝廷,养育了王子自己的宫廷艺术家,起用了大牌画师如阿夸•里扎……里扎曾经在波斯宫廷留学过,而且是后世著名大画师阿布•伊•哈桑的父亲。贾汗吉尔王子殿下的旨意,使得艺术家们从经卷插画的丛林里超拔出来,把精力转到每一个单独的个体。王子对大自然深度着迷,绞尽脑汁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