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晶子:团花纹样在现代中国式服装上的表现
2009/6/27 10:14:18

团花纹样在现代中国式服装上的表现
日本爱知大学 夏目晶子
摘要:中国传统纹样“团花”在中国古代服装上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这无论从古代文献,还是从现存的古代服装文物都很容易得到证明。那么,“团花”在现代中国人的服装生活中又有哪些表现呢?本文通过对“团花纹样服装构成的现代中国服饰民俗”、“团花纹样与现代民族服装的相互选择”以及“现代中国人对团花纹样和服装的理解与认识”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图描绘出团花纹样在现代中国的文化形象。
关键词:“团花” 服饰 民族文化 民俗
引言
中国传统纹样“团花”历史悠久,且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都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因此,它在当今中国成为中国式民族服装的标志性符号,应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笔者在中国进行实地调查时,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过很多人,包括民俗学家和服装专业人员,还有学生和一般市民,令人惊奇的是被调查者竟没有一位表现出丝毫的犹豫,人们众口一词,答案也没有一例是否定的。可见,团花作为现代中国式服装上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意义的标志性纹样,确实有着广泛的社会认同基础[1]。
事实正是如此。查阅中国现代服装设计的图书杂志,不难发现凡中国式的民族服装设计图案,很多都有团花纹样。例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石璘硖《中式服装设计裁剪与制作》一书,130幅设计图案中48幅带有团花,占36.9%。笔者曾对北京、上海、苏州、西安和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云南省昆明、大理、丽江等地的中国服装市场进行考察,见到的中国式民族服装中,带有团花纹样的最为醒目,数量也最多。在这些城市和地区行走,即使是平常的日子,也能见到不少穿着中国式团花服装的人们。
但毕竟时代变了,团花是中国服装的传统纹样,它在现代中国式民族服装上的表现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以明清两代最盛行团花服装,这一点仅从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服装文物和现代拍摄的历史影视剧中也可看得出来。在中国古代,礼服、常服、军服,都可见到团花的影子,团花纹样的构图及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认识,乃是当时的制度文化与风俗文化的具体反映。那么,现代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团花纹样服装构成的现代中国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团花纹样的中国式服装所构成的服饰民俗,自唐代至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团花纹样中国式服装所构成的服饰民俗,随着中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生产力的发展,与古代相比,既有被摒弃和消失的,也有得到传承的、被改造的和创新的。由色彩、质料、工艺、式样形成的标志着非人道的等级意义及涉及封建迷信的服饰民俗,如今已很难见到。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和对中国现地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中国的团花纹样服饰民俗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认识。
1.性别与服饰
中国的服饰民俗,自古就有性别区分。区别的依据除来自自然属性和男女社会分工、社会性格不同之外,还来自人们对男女的文化认识和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如今性别的服饰区别,因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已不存在,故服装一般不再具有男尊女卑的含义;至于反映男女自然属性、社会分工和文化认识的,则大都被保留了下来。现代中国的团花民族服装在样式上构成的性别服饰民俗,与其他纹样的服装没有多大不同,团花服装的性别特征与其他纹样的民族服装主要有两点不同。
第一,团花服装采用的质料和色彩不分性别。如红色织锦缎,如果它的面料纹样是散花儿,那它一般是不会被做成男服的,但如果它是团花面料,那么,它既可以做成男服也可做成女服。“唐装”的这一特征,表现得非常突出。现代中国社会,男性服装长期以来都比较单调,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