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土家织锦研究现状及其思考
2010/12/10 13:00:05

土家织锦研究现状及其思考
田明(土家族)
内容提要: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历史以来,各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引导研究的深入发展,对当今土家织锦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土家织锦 研究 现状 思考
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以独特的方式蕴含了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积淀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历史。土家织锦主要分布在酉水流域的湘西北,是中国民族民间四大织锦之一,有很高的知名度。土家织锦的研究一直比较热门,且成效显著。但湖南本省外对土家织锦的研究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重庆和湖北。1986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在湘西拍摄艺术欣赏片《土家织锦》,并译成七国文字,作为中国驻外使馆的文化宣传片。2002年四川美术学院的<?钟茂兰教授撰写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民间染织美术》,对土家织锦的构成特点、传说及文化内涵都作了比较性概述。200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王海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土家织锦是其中重点子课题之一,并取得了重大进展,2009年出版了《土家织锦优秀传承人》专著,用口述史形式这样最为鲜活、最有生命活力和原生态性状的文化类型,将民间艺人、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真实现状呈现给社会。
湖北也是土家族分布大省,对土家文化的研究相对比较重视,投入大,研究者大多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在酉水流域的湖北与湘西交界的来凤一带,历史上也有土家织锦的分布,但现代“活体”很少,研究大多以湘西龙山的织锦现象为载体,以“民间美术”的视角为主,偏重理论。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就出版了一套介绍土家织锦传统图案的彩色图片。2004年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辛艺华、罗彬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科学“九五”课题《土家族民间美术》中对土家织锦的论述为近年来较有分量的研究,是土家织锦理论方面是一次大突破。2009年湖北民族学院李军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土家族织锦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土家织锦进行分析整合,这也是土家织锦第一次进入国家级的专题研究课题。
湖南是土家织锦的主要分布区域,对土家织锦的研究最早最多,但研究者大多数为省里工艺美术界的专家,研究以“工艺美术”为主,感性重于理性,偏重资料性和介绍性,较有“权威”性。1968年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对湘西龙山县土家织锦展开全面调查。上世纪七十年代,又联合湘西本土成功的对土家织锦的工艺进行了改进,超宽幅织机的出现,为土家织锦走向现代提供了技术支持。1992年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高级工艺师宋定国完成省科委下达的土家族《双面织锦技艺的研究》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获得国家专利。1994年左汉中主编的《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民间织锦》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土家织锦,也是最为典型的介绍和研究土家织锦的书籍,其中汪为义、田顺新、田大年撰写的《湖南民间织锦》一文影响较大。2008年他们又与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联合编著出版了“湖湘文库”丛书之一的《湖湘织锦》,从湖南整体织锦出发,“着重介绍其共性与个性、图纹创造、工艺特色及新时代传承开发应用等状况。”①
以上成果为土家织锦保护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至今民间原生态的“活”土家织锦只在湘西北,外地研究者来湘西北“看”土家织锦只能“走马观花”或“下马观花”。因此,不可能长期深入考察,因此很难从湘西北土家织锦的生态生境中去深刻理解,不可避免的主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