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斯:《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2009/7/1 21:23:29
作者: 马尔库斯(美) / 等
译者: 王铭铭/蓝达居 副标题: 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
ISBN: 9787108011107
页数: 266
定价: 14.80
出版社: 三联书店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8-03 简介 · · · · · · 自1986年出版以来。《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已成为欧美文化人类学乃至其它社会人文科学研究和理论反思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著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施赖德(Schneider)说:“这是一本出色而非常重要的书……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书。还是一本全面体现了当代学术气氛的作品……”
本书牵涉到社会人文科学的普同论--相对论之争,对于中国社会人文科学的范式和本土理论思考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也关注到社会科学的文本形态问题,对国内研究者很有帮助。此外,本书“实验民族志”和“文化批评”的概念也已引起国内学界重视。
作者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是美国Rice大学两位著名人类学教授马尔库斯和费彻尔。他们是人类学的后现代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国际人类学界享有很高声誉。马尔库斯和费彻尔的专长是民族志方法论与文化批评,他们曾在多篇论文和《写文化》(1986)等著作中提出人类学与人文学科的文本问题,对于人类学学科的反思和重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图书目录 第1章 人文学科的表述危机
第2章 民族志与解释人类学
第3章 传达异文化的经验:个人、自我与情感
第4章 叙说世界历史的政治经济过程:大体系里的可知社区
第5章 人类学回归于文化批评
……
赵丙祥:人类学作为文化批评?——关于《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及其他
赵丙祥《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不久以前,我在一个小场合中有幸聆听了一位民族学者的讲座他讲的内容涉及到贵州侗乡的音乐、服装和医药知识。正由于这是一个小场合,他真情流露,诚恳地以一个“土著者”自称。我——我相信,也包括在场的听众——确实从他的演讲中学到了不少当地人的知识。不过,冒昧地讲,我仍觉得有些无话可说,尽管他的演讲十分精彩。但如果他对我的这种感受不以为忤的话,我想说,我也从他的演讲中听出这样一个声音,“现代文明”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妖魔。对我个人来说,实际上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种颂扬“善良的野蛮人”的声音,何况,在我这个文学逃兵的脑子里,也早已印入了弗兰肯斯坦的悲惨命运。
毋庸讳言,这使我多少感到不自在。可我又算是一个从事人类学教学和研究的。在我的印象里,很多人类学家,也包括绝大部分民俗学家,都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和社会学家摆在一个对面的位置上。这种二元标准确实是传统人类学的一个深厚传统。使我感到不安的是隐含在这种二元论背后的将人类学视为一种“文化批评”的眼光和技术。
于是我想起了马尔库斯和费彻尔这本颇有影响力的书。今天评说一本20年前出版的著作,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可如果考虑到这书的主旨与国内人类学家的某种倾向不无关联,也许这种做法并非那么不合时宜了。
在我们的耳边,不时会响起“救救孩子”的呼声,“传统文化”或“民间文化”是我们的孩子。这种呼声并不仅仅来自人类学家,它也来自其他阵营,如新儒学。从政府到学院,这种对于我们自身文化的“危机感”已经制造出了无数饭碗。
第二种声音稍有不同,它敦促我们直面现实,而且这个现实也未必是惨淡的。这最典型地体现在所谓都市人类学当中,然而决不仅仅限于都市的范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