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涛:读《美术、神话与祭祀》
2010/1/4 21:39:45
尹涛:读《美术、神话与祭祀》
一
每个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对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可能没怎么留心、也没想过为什么,或是即使想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当有一天,他(她)偶然从一本书,或是其它地方晓得对这些事情较为深刻的解释以后,可能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里边隐藏着这么大的道理!
我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在黔北地区农村长大的我,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对那里的民风民俗有一定的了解。打小就有一些当地的事情让我觉得有点怪,但又不知道原因何在。比如谁家要是发生了什么不幸的话,当事人就用“老天哦”、“天啊”这样的话来表示上天对他们的不公。有时也会听见一些这样讽刺人的话,“你有通天的本事啊?”,也是和“天”有关;另外当地人要是形容一个人高兴的样子,就用“唱歌乐神”这个词;还有一件事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那时我和外婆住在一块,有几次我想要用带字的纸上厕所,被她看见了,老人家就会神秘而又严肃地跟我说,“有字的东西,要不得!”。小时的我对这些事情,自然是大人们怎么教和怎么做,自己跟着照办就是。不过我偶尔也想问个究竟,毕竟那时是小孩子,比较贪玩,自然就不会将这些“不好玩”的问题放在心上。随着自己慢慢的长大,就想对这些问题问个为什么了:当地人和“天”到底有着什么关系,怎么有些人能够“通天”呢?“唱歌”与“乐神”何以会扯在一块?有字的纸,怎么上厕所就“要不得”、为何纸一沾上了字,便变得如此的神秘呢?每当我想起这些问题的时候,也都是把它们分开,从没考虑到这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关联。直到前不久,看了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的《美术、神话与祭祀》一书以后,我惊讶的发现,这本围绕着古代中国天地、人神、生死等问题而展开的书,解答了多年来纠缠于我心的这些问题。
该书是根据张光直1981-1982年为哈佛大学主修课程所开设的一门讲座的部分讲稿而撰写的。1983年,本书首先由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Art, Myth, and Ritual: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通过这个完整的英文书名,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张光直写这本书的意图,即通过对美术、神话和仪式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古代中国的政治权威。相对于他大卷本的著作如《中国青铜时代》、《商文明》等,本书可能不那么为人们所关注。书很薄,只有一百多页。然而,就是这“最为不成熟”、“最为年轻”且是“针对非专业读者”的“小书”后来竟成了作者众多著作中自己最为喜爱的一本。沿着张光直的论述,我试图去了解他对本书何以如此钟爱的缘由,并尝试阐述一些自己从书中得来的启发和思考。
二
在序言中,作者提到写作本书的两个意图:其一,提供一个基本的视界,从性质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古代中国文明进行观察;其二,力求证明:如果我们能跨出传统的专业局限,这对于古代文明,至少对古代中国文明的研究大有裨益(张光直,2002[1983]:1)。本书作者以考古学材料和三代文献为依据,力图回答:文明以及与其形影不离的政治王朝是如何在中国兴起的?(同上:5)以下便是本书正文的具体内容。
全书正文共有七章,照我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作者在此主要论述了古代中国由不同氏族和宗族之间的宗系关系而联接起来的政治景观,以及维持这样一种政治结构而需要的道德权威和强制力量。
作者以再现三代的政治景观为开篇。在他看来,夏、商、周三代王朝分别由不同的氏族所建立,这些氏族又由不同的宗族所组成,不同宗族甚至同一宗族的成员之间在地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