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对手工纸保护的启示
2010/3/11 10:10:26

 
2006年6月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7项传统手工纸的制造技艺被纳入名录。这些项目从此将受到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与保护,但专家认为,保护工作仍需“与时间赛跑”。
相应的机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织保证。以日本为例,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是随着《文化财保护法》几次大的修改而逐渐完善起来的。1968年,日本在国家文化厅及地方政府分别设置“文化财保护审议会”,与民间团体共同保护当地的文化财。此外,许多民间研究机构分布在日本的大学和图书馆,除了做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文献资料的保管工作,还做一些启蒙和推广活动,也成为日本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在保护机构发展的过程中,日本的和纸工业也曾出现过衰退的景象,但是通过重要无形文化财以及选定保存技术的指定、传统工艺的记录保存及出版,和全国手工和纸联合会、和纸文化研究会等组织的努力,这一传统技艺保存了下来。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传统手工纸的制造作为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创造。但是多年来,我国的传统手工纸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人员的稳定和传承。由于手工纸生产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收入低,特别辛劳的工种如抄纸、烘纸等,年轻人多不愿学,已经是后继乏人。再者受经济效益的利诱,多种现代化机械和化工产品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和用料,使最具特色的手工纸传统工艺难以为继。  让我们看看国外的一些做法。日本、韩国也曾想出种种办法,用以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其中,政府每年都会从国库中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以补贴杰出的文化遗产传承人,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在日本,制定有对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补贴政策。单纯从数量来看,这笔大致相当于一个低工资者普通收入水平的补贴,并不算多,但由于这些传承人都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所以,他们的生活都相当殷实。目前,在我国某些地区,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传承人实行生活补贴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民间艺人研习、传承传统技艺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值得提倡。  在日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常被授予“人间国宝”的称号;在韩国,则被授予“重要文化财保有者”称号。实际上,与政府津贴相比,人们更看重“人间国宝”或“重要文化财保有者”这样一些金字招牌。因为他们的才艺一旦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承认,其作品便会价值陡增。政府也会通过这种改“输血”为“造血”的表彰方式,减轻财政方面的压力。  此外,在一些国家,政府要求民间文化传承人必须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这也是他们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格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为保证这些技艺的传承,韩国《文化财保护法实施规则》还规定,必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配备专门的助教。  另一方面是相关产业的整体保护。例如制作宣纸的原料,由于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长杆沙田稻草的种植已越来越少,青檀皮原料的供给虽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有不敷供应之虞。生产抄纸的必备工具——竹帘,这门技术现已濒临失传。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日本,其经验是在“人间国宝”的界定上细化,例如竹帘生产大师也会被认定为“人间国宝”,从而从整体上做到对传统手工纸的保护。  在日本,文物修复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古书画修复工作为例,技术者们现在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纸作为书画文献等艺术品修复的材料,而通过显微摄影则可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