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鄂伦春妇女的桦树皮剪纸与花样本子
2009/6/7 11:44:19

鄂伦春妇女的桦树皮剪纸与花样本子
中央美术学院 王 纪
摘要: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妇女运用当地材料——桦树皮剪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桦树皮剪纸,本文重点介绍了鄂伦春剪纸的种类、造型特征、储存方式、留存状况及传承方式。这些介绍和分析均为本人田野调查的实践与总结。
关键词:鄂伦春、桦树皮剪纸、传承状况、传承方式
花样本子是过去妇女做女红时用来夹各种花样的书本,多用各种旧书充当,里边夹的内容有:绣花丝线、鞋样子、剪纸或剪纸熏样儿等。中国幅员辽阔,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们穿的每一件衣服、每一双鞋子都是出自女性的一针一线,正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花样本子成为了每一个妇女必备之物,每一个花样本子里蕴含着女主人的艺术人生。
鄂伦春族是一个以打猎、捕鱼为生的北方民族,五十年前还在山里过着游猎生活,对这样一个生活粗放的民族,笔者却在不久前鄂伦春田野考察时惊奇的看到家家户户的女主人都有一个精心保存的花样本子,有的是用桦树皮缝制而成,十分独特。这些本子如何能在今天这样普遍存在,它是怎样传承和使用呢?
一、鄂伦春自然状况
鄂伦春人世居黑龙江沿岸、内外兴安岭,东至东海沿岸及库页岛的广阔森林中,过着原始的狩猎生活,直到1953年国家在山下建造房屋,使鄂伦春人过上了定居生活,生产方式由狩猎向农耕过渡,今天个别地方已经进入现代综合性农业发展阶段,居住地点集中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鄂伦春自治旗的诺敏镇、乌鲁布铁镇、古里乡、托扎敏镇,黑龙江省的塔河县、呼玛县、逊克县、嘉荫县和黑河市。200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总人口8196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现在的鄂伦春人都会说汉语,为了使鄂伦春语能够保存下来,小学里已经开设了鄂语课并用国际音标来记录发音。
鄂伦春生活的这片土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林中的狍子、鹿、貂、熊等动物为他们提供了四季食物、服装及生活用具;茫茫白桦林为他们制作桦皮桶、桦皮盒等生活用具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鄂伦春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习俗。
二、鄂伦春剪纸的艺术样式及应用方法
鄂伦春剪纸用鄂语发音为“圈儿檩嗯”,即剪图案的意思,这种剪出的图案并非是直接作为装饰,而是用作样板,即描样的工具。由于纸的稀缺,鄂伦春人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桦树皮代替纸张作为剪纸样板,桦树的皮可以一层层剥开,剥开后薄如纸,可以任意折叠并能用剪子剪出各种图案。(图1)通常意义的剪纸是以独立形式展现于生活的不同场合,而鄂伦春剪纸却充当了幕后英雄。由于这一点本质的不同,为准确表达,以下这种鄂伦春作为样板的桦树皮剪纸我们用它本族的发音“圈儿檩嗯”表示。
“圈儿檩嗯”的总类有花草、动物、人物。鄂伦春人管花草叫“年佳”,这种图形在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服饰及生活用具上随处可见;动物剪纸主要用于儿童玩具上,多是由女性剪的,对于鄂伦春这样一个狩猎民族,野生动物是家常便饭,男人外出打来的猎物均是由女性来收拾整理的,女人对野生动物生理结构的了解和熟悉与男人相差无儿,所以鄂伦春的动物剪纸造型生动、结构准确;人物剪纸有两种用途:一种是作为儿童玩具与动物剪纸同时存在成为小孩子过家家的道具,另一种剪出的人形是作为神来崇拜。
“圈儿檩嗯”的造型特点:
1、花草的造型特点:花草多为两折或四折剪出的对称图案,图案主要构成元素有:心形♥、花瓣形♣、桃形♠、方片形♦,这些元素在反复组合中不断产生新图形;另外一种常见图形是云彩卷,这种云彩卷造型鄂伦春语叫“塔哈流罕”,它与波浪纹常组合在一起,波浪纹称为“上喔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