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文:田野调查与中国陶瓷史研究
2009/6/7 11:46:10

田野调查与中国陶瓷史研究
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 曹建文
[摘要] 本文认为中国陶瓷史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对古陶瓷器物的研究上,而忽视有关这些器物背后的或与这些器物相关的人物、技艺、经济、风俗、环境等的研究,要改变这种现状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田野调查的方法,把陶瓷历史文献、陶瓷考古文物与现存的传统陶瓷文化的田野调查三者结合起来。
[关键词] 田野调查、文化人类学、中国陶瓷史、陶瓷史研究方法
中国陶瓷史是一门研究中国陶瓷的起源与变化发展的综合性的历史学科,它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陶瓷艺术史、陶瓷技术史、陶瓷经济史、中外陶瓷交流史和陶瓷史学史。中国陶瓷虽然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中国陶瓷历史的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时间并不长,至今还不到一百年。衡量一门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的程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看其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和全面。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由于陈万里、周仁等前辈在中国开始使用科学的考古学方法、历史学方法、实验分析方法,中国的陶瓷史学科得以建立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陶瓷史学科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几十年来中国陶瓷史的研究成果多表现在对中国古陶瓷器物的发掘、鉴定、测试、分析、比较等研究上,而有关这些器物背后的或与这些器物相关的人物、技艺、经济、风俗、环境等的研究则非常薄弱,我们大都在孤立地研究器物或停留在器物的研究上,一部丰富、完整而充满活力的中国陶瓷史几乎变成了简单的、片面的、僵硬的中国古陶瓷器物发展史。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我们掌握的资料太少和我们研究的方法过于简单显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中国的陶瓷史研究现在只能说是还处在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推动中国陶瓷史研究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提高我们研究人员的素质和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当然要靠发展陶瓷史学科的教育,而完善陶瓷史研究的方法则除了完善我们已有的考古学、历史学、实验分析等方法外,我们还应该主动去学习现代西方的历史学方法,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例如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陶瓷史的研究就是一个很有帮助的科学方法。
人类学是实证地研究人类的由来与现状的科学,广义的人类学曾经包括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今天狭义的人类学指的主要是社会文化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即实证地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由来与现状的科学。[1]
文化是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的对象,那么文化人类学家是怎么看待文化的呢?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认为:
文化就是人类为要生存下去所创造发明的东西,它包括三大部分:
(一)物质文化或技术文化:因克服自然并籍以获得生存所需而产生,包括衣食
住行所需之工具以至于现代科技。
(二)社群文化或伦理文化:因营社会生活而产生,包括道德伦理、社会规范、
典章制度、律法等等。
(三)精神文化或表达文化:因克服自我心中之“鬼”而产生,包括艺术、音乐、
戏剧以及宗教信仰等等。
但是这三大部分只是文化中可观察的部分,文化中还有不可观察的部分,这
就是三大文化背后的使之联为一体的关系,即文化的文法。[2]
可观察的文化是人类学家研究的重点,但是其目标却不仅于此,人类学家研
究文化所真正追求的仍是第二个层次:不可观察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文化,
不再是一些看得到摸得到的具体东西,而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一套意义与符号
的系统。这一层次的文化才是人类学家所真正追求的。从可观察的一面来看,文
化是一套具体的东西,并可分属不同的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