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2017年第4期目录
2017/8/16 16:55:17
2017年第4期(总137期) 
学界名家 
(5)周志强 如何构建“寓言论批评”——我的一点学与思 
(14)刘昕亭 文化批评的突围——周志强大众文化研究述评 
视觉人类学 
(19)胡台丽 邓启耀 民族志考察及影像拍摄中的“迭影”现象 
(25)韦 玮 民族志影片“书写”过程中的“作者”情绪——以影片《归去来》的拍摄为例 
(32)刘广宇 纪录片:地方与地方性再阐释 
(38)熊 迅 空间建构与认同表征——古永傈僳族仪式体系的视觉人类学考察 
(44)朱靖江 影音文献与公众传播:基于视觉人类学的探索与反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 
(48)户晓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践范式 
(58)吴兴帜 文化遗产旅游消费的边界体系构建 
(65)杨娇娇 各表其枝:即兴对唱“阿依特斯”的跨境传承 
文化研究 
(73)孙国江 从崇拜到禁忌:“姑获鸟”形象之演变 
(79)祝鹏程 托名传言:网络代言体的兴起与新箭垛式人物的建构 
(87)海力波 “小孩弹弓杀老人”:一则当代传说中的道德困境与集体焦虑 
(98)龙晓添 “立尸祭”与“总落鬼头”:祭祀仪式的“具象”身体沟通 
艺术人类学 
(109)〔英〕罗伯特·莱顿文, 李修建 罗易扉 译 技与艺——基于中国视角的艺术人类学相关理论探讨 
(118)李世武 丁兰刻木:宗教艺术治疗的传统实践 
艺术探索 
(124)〔澳〕苏姗·露维斯 王永军 孙晓勇译 岩画与艺术史学:学科视角的持续探索 
(137)朱 浒 论贵霜钱币与汉画像的宗教艺术关联 
(146)吴迎君 香港电影理论批评的“特刊道路”建构 
(156)吴跃华 “音乐行为”文化误读的典型案例——小泽征尔“跪着听”《二泉映月》的文献调查与分析  
发现异邦 
(163)夏 敏 寻找琉球“闽人三十六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藏族格萨尔史诗从说唱到戏剧演变研究”项目简介 曹娅丽 (封二) 
“藏族格萨尔史诗从说唱到戏剧演变研究”项目主持人曹娅丽简介 曹娅丽 (封三) 
 艺术文物 明代七弦琴 潘汁供图 (封面) 
封面说明 明代七弦琴 潘 汁 (117) 
生活艺术 惠山泥人 徐艺乙供图 (封底) 
封底说明 惠山泥人 徐艺乙 (136) 
传统艺术 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 赵一璇 俞宏清 (彩页) 
韦 军 封面、装帧设计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