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莉:艺术学研究方位的转换
2009/4/23 9:31:46
艺术学研究方位的转换
内容提要
在当今时代,艺术不仅失却了原始时期的文化精神象征能力,也失却了古典时代的再现与真实描述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今天,艺术放弃了与超验存在王国的任何联系,失掉了它作为一种世界观——一种对世界或历史的解释方式的特征,进入了一种虚无主义的视域。黑格尔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提到的艺术的终结,真的会出现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吗?如果是这样,用更客观的方式认识艺术究竟是什么?艺术与人类的社会及生活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就非常的重要了。笔者认为在这样的研究中有必要引进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有根据的程式化的错位形式,这种错位就是研究方位的转变,而人类学的这种研究方位的转变将给会以往的艺术学研究带来什么样的新视角?什么样的新的方法论?这正是笔者在论文中所提出并希望能解答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 田野工作 艺术学 方位转换
一、概述
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一个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文化的时代的今天,艺术似乎越来越边缘化,或者是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其他的文化之中。黑格尔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艺术是否会终结?这一命题越来越迫使我们去思索,去重新审视艺术,去更接近于客观的、更接近于真实的来理解艺术的本来面目。笔者认为,在这样的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在艺术学的领域里引进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野。而这种将艺术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结合的学科,就叫艺术人类学。
因此,这是一篇有关探讨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的文章,在探讨之前,笔者首先想解释的就是:艺术人类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与艺术学的研究有什么样的区别和不同?
其实就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来说,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学基本一致,也可以说其是艺术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加上了人类学的内容,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又与普通的艺术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区别,也可以说是艺术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进一步深化。
艺术人类学可以说是艺术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因为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艺术学的,但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却是人类学的。艺术学的研究基本是属于抽象思辨的哲学方式,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却较多的吸取了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式,这是一种实践性、经验性较强的研究方式。
田野工作被称为“人类学家的前期必备训练”。所有人类学者都知道,是田野训练造就了“真正的人类学家”,而且人们普遍认为,真正的人类学知识均源自于田野调查。决定于某项研究是否属于“人类学”范畴的唯一重要标准实际上就是看研究者做了多少“田野”[1]。而田野工作方法是艺术人类学用于区别于一般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唯一组成要素。同时,田野工作远远不止是一种工作方法,它已经成为艺术人类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要理解艺术人类学这门学科,首先就要理解艺术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
“田野”顾名思义,是一个远离都市文明的农区、牧区或荒野,是相对于文化中心的异文化区域。传统人类学的田野目标常常是以最大文化差异作为前提的,也就是非本土化的调查现场。只有这样才能以“他者”的眼光,重新反思自己的文化世界。就艺术人类学来说也就是以偏远的“他者”艺术来反思都市的作为主流文化中的艺术。学者进入“田野”就意味着要到另一个不同于自己文化的地方去,去那里生活就是进入另一个世界。这是一门方位感很强的研究方式,艺术人类学者承认,艺术不可避免的具有“有关某处”和“来自某处”的特性,艺术拥有者的特定方位和生活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