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高度——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2012/3/15 14:20:24

转载]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高度——从“文化自觉(2011-08-03 14:15:2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启动了许多年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认为仍然重要,因为国家仍然在重视它,学界也仍然在重视它,因为它与中国当今的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包括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密切的关联,但要认识到这一点就必需将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中国的“文化自觉”和中国的“文化自信”联系起来,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上来探讨。
一、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缘起
这几年本人一直在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工作,为此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看了不少国内外的相关著作,其中包括一些人类学的考察报告,以及各个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观点、理论,保护条例等。
通过这些阅读,我看到各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最初实际上都是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的。到后来,在欧洲由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引发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于是出现了各种新博物馆的理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其与传统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就是由文物保护到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保护,其关注的是文化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关系。
而由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则是日本、韩国、非洲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还有生活在美国的拉丁美洲裔和印第安后裔的有色人种等。这些非西方主流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呼声,是在人类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存在的重要以后,对自己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反思及寻根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是非西方主流国家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一种呼唤,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观点在欧洲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它的呼声是不强烈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他们来讲,他们的历史从没被遮蔽过,他们的历史没有被否认过。
但是作为发展中的或非西方的国家,他们的历史是曾经被否认的,被遮蔽的,因为近代的哲学思想,社会制度,还有科学技术都是以西方为榜样。所有的非西方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也就自然成为落后的,也就由此成为落后的历史。所以这些国家要向发达的国家学习,学习他们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所以许多非西方国家都曾经否认过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传统文化。
那么在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寻找过去自己失去的文化,包括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所以在这样的呼唤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出现了。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际上是非西方国家的“文化自觉”的开始。包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应该将其视为中国“文化自觉”的一部分,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会有一个高起点,大抱负。
二、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生前曾说过:“中国正在走一条现代化的路,不是学外国,而要自己找出来。我为找这条路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做“文化自觉”这篇文章。”现在费孝通先生去世了,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正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向了以文化建设为重要目标,文化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于是当年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并引起了从国家领导人到学界的重视。
但什么是“文化自觉”,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自觉”?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能过讲清楚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和来龙去脉,并能将中国放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空间中来认识,不仅要从中国角度来认识世界,还要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从而认清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和世界定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