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发表_草根艺术与农民生活
2012/3/15 14:27:50
最近有两位农民工—— 旭日阳刚, 因为在他们租来的简陋的房间里,打着赤膊,叼着烟,唱着《春天里》这首歌,而一举在网上走红。引起了学术界的许多讨论,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草根艺术的极大关注。
旭日阳刚是农民工,但他们所唱的歌被定义为草根艺术而不是农民艺术。这里的问题是草根艺术与农民艺术有什么区别? 笔者在百度上找到的有关草根艺术的定义是:“草根艺术源于英语原文中草根(grassroots)这个单词,指的是来源于社会基层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由人民大众而非专业人士创建的一种艺术形式。”[1]有关它的来源是这样写的:“‘草根’,因为社会学的借用而登堂入室,因为互联网的传播而风声水起,它是社会金字塔的底层,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似乎注定要永远仰视艺术象牙塔尖的阳春白雪,而与艺术无缘。它在艺术的宫殿外徘徊,终于鼓起勇气叩响艺术圣殿的门环。现在,是它宣布自己艺术主张的时候了。”[2]
由此可知,草根艺术是一个外来语,它首先是与社会底层有关系,再就是和互联网有关系,是社会底层的人通过互联网而进入社会中心舞台的一种艺术。它一方面是互联网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化的产物。因此,虽然旭日阳刚是农民工,他们演唱的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艺术,而是生活在城市的底层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和农民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没有自己成熟的社会形态,没有自己独特的传承历史,它还是一个新的事物。许多的草根艺术家甚至还不会自己独立创作,只能是做模仿秀。
就拿旭日阳刚来说,他们唱的《春天里》这首歌是鲍家街43号乐队发起人汪峰所创作的。当旭日阳刚一炮而红以后,汪峰开始向他们发出了“禁唱令”,因为这里面有版权问题。这就是旭日阳刚这样的草根艺术家所遇到的尴尬问题,这也就是城市农民工艺术家和乡村农民艺术家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乡村农民们有他们世世代代传唱的信天游、秦腔、梆子戏、黄梅剧等等,这里没有版权问题,它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声音,共同可以使用的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二、 旭日阳刚为什么会走红?
我几乎是含着泪水听完旭日阳刚所唱的《春天里》这首歌的,在租来的简陋的房间里,两位农民工打着赤膊,叼着烟,用他们略带嘶哑的嗓子唱着歌,没有舞台的灯光效果,没有惯常的歌唱家的风姿,却有着歌唱者们的希望与悲伤。当他们唱到“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时,在我充满泪水的眼前,浮现出的是一群无助的农民工形象。
他们之所以走红是因为这首歌,虽然是汪峰为了追思与鲍家街43号乐队(他是该乐队的发起人)相关的青春岁月而写的歌,这是一个文艺青年的顾影自怜,与我们所了解的农民工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但里面的一些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等,无意中表达出了当今农民工所要面对的共同景象。他们把青春献给了城市,但他们的晚年在什么地方?当他们不再能出卖劳动力的时候,城市还能接纳他们吗?如果不能接纳,再次回到农村,又如何去面对那已不再熟悉的生活?正是因为如此的联想,让人们从心里与两位农民工的演唱发生了共鸣,而流下了伤感的泪水,同时也促使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旭日阳刚。
我是一位人类学学者,为了研究西部农民的文化,我接触过许多的农民,我知道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们所遇到的困境。我感动,我流泪,并不是他们唱歌的技巧有多高,而是我理解他们,知道他们在今天的城市里有多么的无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觉得我们与所接触的农民不是一个生活圈,更不是同一个精神世界里的人。但是当我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我们突然觉得我们了解他们,他们和我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