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跃玲:民间艺术: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再现―――湘西民间艺术的人类学解读
2012/5/3 16:46:19

民间艺术: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再现
―――湘西民间艺术的人类学解读
明跃玲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民间艺术是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本身就是现代性的对应物或“他者”,必然与现代性进行互构,通过现代性来显现自我。民间艺术关注的对象不仅是艺术品或作品,还要关注其在当下语境中与百姓常态生活的联系以及传承人在当下的传承方式与生存现状。以人类学的理论研究民间艺术须重视研究对象的“当下性”,特别是对日常生活化的艺术活动的关注。
关键词:民间艺术;现代性;人类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旅游局科研项目《人类学语境中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
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10TAAG019)阶段性成果之一
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地方政府与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其中的民间艺术因为能够转化为丰厚的旅游资源更是成为保护的重点。这些对民间艺术保护方式的研究一般倾向于挖掘、整理、收集文本或伴随着旅游业的舞台展演,对于民间艺术在现代化语境中的发展与传承少有涉及。在湘西地区,一提到民间艺术地方官员就会列出摆手舞、打溜子、茅古斯以及西兰卡普、蓝布印染等一些舞台展演与旅游陈列艺术,而对这些民间艺术在当下语境中与百姓常态生活的联系以及传承人在当下的传承方式与生存现状很少关注。民间艺术是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本身就是现代性的对应物或“他者”,必然与现代性进行互构,通过现代性来显现自我。本文以湘西地区的民间艺术为例,以人类学的理论从传统与现代互构的视角探讨民间艺术在现代化语境中的发展途径。
一、民间艺术与人类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产生、发展的一门科学。它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以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它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的文化人类学更是把文化作为研究人类及其活动的最重要的依据。其中对“文化”的关注是文化人类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的立足点。现代人类学先驱泰勒给“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其他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其他能力和习惯。”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文化不是刊印在书上的关于文化的记载,而是群众的活动,是他们活生生的生活的一部分,充满着有哭、有笑、有感情的言行举止。”[1](p15)民间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主要根源是人类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产生的同时也必然地伴随着人类的种种行为。作为此种意义上的艺术,便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行为,分析社会结构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艺术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有结构的东西,其本身就不能脱离产生它的人类的社会活动而独立存在。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把民间的、草根的东西看成是低级、俗气的,不能登大雅之堂,而把别人的艺术,主要是外来的艺术看成是高雅、纯粹的。比如认为交响乐高雅,对民间音乐却总觉得它通俗。而在人类学的范畴中尽管把包括艺术在内的文化分成大传统与小传统,但大传统不一定比小传统更高级,只是由于很多研究者以及他所属的知识阶层所掌握的文化非常容易受到权力的影响而使大传统而成了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大传统存在于学校或教堂的有教养的人中,而小传统是处于其外的,存在于不用书写文字的乡村社区生活中。哲学家、神学家、文学家的传统是一个在意识上的培养的传统,并输送下去。而最大部分人民所属的小传统被认为是被赋予的,不用仔细推敲的或被认为要提炼和润色的文化。”[2 ] (P70) “两个传统是相互依赖的,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有持续而长久的影响过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