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日碧力戈:艺术三维
2012/5/27 9:54:17
艺 术 三 维
纳日碧力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上海 200433)
摘 要:在皮尔士指号体系中,对象关系有“象似”“标指”“象征”三类。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观察艺术现象,并试图证明这三种指号在艺术现象中同时存在,互动共生、互为环境、互为结构,可称为“艺术三维”。如果我们把艺术三维和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就能够兼顾艺术的形、气、神,就能兼顾物性、心印和语言,也就能更加深刻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关键词:艺术三维;象似;标指;象征;艺术现象
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838(2012)01-0005-6-
一、理论观照
人来到世间,自呱呱坠地就有物觉和心智,其中物觉又可划分为“征象(sign)”和“对象(object)”,心智相当于“释义(interptetant)”。在皮尔士指号体系中,对象关系有“象似”(iconicity)、“标指”(index)、象征(symbol)三类:象似关系即相似关系(resemblance,如地图与地图所标之对象的关系),标指关系是毗连关系(contiguity),象征关系是约定俗成(convention)。细说起来,象似关系即物形和物性上的类似关系。我去照相馆照相,拿到照片来看,那照片里的我和我自己的关系就是典型的象似关系。不管你说汉语、英语还是世界语,不管你来自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信什么宗教,都不会有错——那就是我。同样道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有领土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在卫星地图上显示为“公鸡”形状,中国现有领土和卫星地图上的领土也构成象似关系,不管你说什么语言,来自什么文化背景,信仰什么宗教,都会准确无误地看出它。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学狗叫“汪汪”,学蜜蜂叫“嗡嗡”,把扇耳光叫“啪”等等,这些拟声词也反映象似关系,它们表现的是声音的类似。此外,根据戴维·克里斯托的研究,英语中的闭元音(尤其是“I”)常常出现在表示“小”的语词中,而开元音(尤其是“a”)常常出现在表示“大“的语词中,例如表示“小”的有:teeny,little,bit,slim,-ling等;表示“大”的有:large,vast,grand等。①标指关系与象声关系都与物质间的形和性有关,但标指关系不涉及形似,而涉及“勾连”,即推因及果或者由果推因的“推理”或“拟测”,不过,这种“推理”或“拟测”有时会变成直觉,即布尔迪厄(布迪厄)所说的“惯习”(habitus),②亦即“社会习性”。例如,我们看见浓烟滚滚便知道有大火熊熊;看见乌云密布便知道雨水将临;看见足迹便知道有人经过,如此等等。如果说标指是由A推B或者由B知A,那么,象征关系则是A=B或者B=A的关系了。象征关系最典型地表现在语言之上,也是索绪尔研究的领域,其特点是任意性和约定俗成:举人类语言为例,除少量拟声词和其他象似词之外,大多数语词都与它们的所指构成约定俗成的关系,它们的发音和发音方式与所指对象不构成象似或者标指关系,即不存在相似关系或者逻辑关联,不可能推出施指和所指之间的原生关系。语言中多数施指和所指的关系起初似乎是任意确定的,一旦确定之后,则约定俗成地传承下来,成为语言习惯。例如“树”这个词,在英语里是tree,在俄语里是dereva,在韩语里是namu,在日语里是ki等等,并没有实在的“内部规则”,也没有“客观规律”。
明白了象似、标指、象征着三种指号以后,我们就可以用它们来观察艺术现象,并试图证明这三种指号在艺术现象中同时存在,互动共生、互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