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哈芬:人文学科与民族认同
2012/8/27 10:20:51
演讲者:杰弗里·哈芬(Geoffrey Galt Harpham)
时间:2012年6月1日
地点:清华大学
演讲者简介: 杰弗里·哈芬(Geoffrey Galt Harpham)美国著名学者,1968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1974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国家人文研究中心(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主任,该中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响的人文学术研究中心之一。同时担任杜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客座教授。著有《怪诞:艺术与文学的矛盾策略》(1982),《伦理的阴影:批判与公正的社会》(1999),《语言:现代性的批判神物》(2002)。
人文学科这一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而这些根源朝着很多不同的方向延伸。我们今天所用的现代概念是多种不同传统、不同文化交汇和作用的结果,这就赋予了人文学科这一概念以深厚的历史深度和多样性。
今天,我想跟诸位谈谈人文学科(humanities)这一概念以及它与民族认同的关系。我将主要谈论在美国的情境。人文学科这一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而这些根源朝着很多不同的方向延伸。我们今天所用的现代概念是多种不同传统、不同文化交汇和作用的结果,这就赋予了人文学科这一概念以深厚的历史深度和多样性。
“大众的通识教育意图并不是要批量生产雇员或者工人,而是要造就自由的人,他们能够为自己选择最想从事的事业。这就是通识教育的意图之所在,它要造就自己的公民,这些公民能够为自己决定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里的假设——如果不总是事实的话——是:这个世界对所有的人都是敞开怀抱的。”
现代人文学科的知识考古
我首先要指出三个重要时刻作为思考人文学科这一概念的历史起点。
首先当推古代雅典时期。在公元前五世纪和四世纪,主要的雅典思想家和戏剧家如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库罗斯,当然也包括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以及其他无数的先贤哲人,都思考过正义、伦理、政治、艺术的本性、生命的意义、真理的追寻等重要问题。与之前那种十分落后的生活方式相距不过几代,雅典人却创造出这种思考方式,意在生产出关于自我的知识和一种对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角色的理解与认识。那时,只有少数雅典人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在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不超过三万,致力于哲学思考的更是寥寥,但就是这为数极少的群体却产生出持续影响后世直至今日的深邃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人文概念中,我们仍旧可以看见雅典人的影响,尤其在哲学领域。
历史上对我们理解人文学科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二个来源发生在两千年之后,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谓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对中世纪教育传统的一种反拨,中世纪时期只是十分狭隘地训练医生、律师和神学家。意大利和其他地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家试图打破这种狭隘僵化的模式。他们提出另一种教育模式——人文学习,意在创造出这样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都能令人信服、权威性地就公众所关心的话题阐发自己的观点。人文主义的理想是塑造一种有道德的公民品格,这要通过对语言、历史、艺术和哲学的研究和学习而实现。人文主义者受到我前面提到的古希腊文化的启发。但是,他们与以前古典时期的计划有所不同:它主要不是哲学性的,而是政治和文化的,而且包含很强的历史性。
现代人文学科的第三个源头是19世纪的英国,那时,伟大的文化批评家马修·阿诺德认为:通过对文学与艺术的研究和学习所展示出来的“文化”,是反对他所谓的“无政府”和失序状态、保持社会稳定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较之科学,阿诺德等人更注重对文化的追求,他们认为科学是不具有想象力的,因为它只注重对事实的研究。阿诺德尤其对科学研究评价颇低,对他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