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沿革与本土价值
2009/5/4 9:05:03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沿革与本土价值
方李莉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视野,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艺术的视角。人类学在7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注重的不再仅仅是客观和理性,也不再仅仅是社会的结构与集体的表征,还关注到了人更深层的心智结构和人的情感经验及实践行为与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研究。而作为表达人类情感、经验、想象与个性的艺术世界,与人类学中的这些研究结成一股合流这是必然的。同时这些新的研究思潮也为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缺口,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也开启了许多新的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视角,以及与不同学科的新的互动方式,由此而产生出一种对人类世界的新的认知方式。而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对理解中国的本土艺术,建构中国的本土经验,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 社会结构 后现代主义 本土化意义
一、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新的可能性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和看待艺术,是伴随着人类学研究的开始就开始的。如果我们翻开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的著作,无论是泰勒、马林若夫斯基、博厄斯、列维·斯特劳斯还是格尔兹等,几乎没有一位人类学家没有在自己的著作中讨论过艺术,只是他们是将艺术放在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作为文化整体中的现象之一来讨论的,并没有将它们单列出来研究。这里恐怕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任何一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发达的民族或社区中,艺术往往是其传递信息、表达文化和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他们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体系。因此讨论他们的文化,就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的问题,即使不直接涉及也会间接涉及。第二个原因,尽管艺术在人类学所研究的“异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有关专门讨论艺术的著作并不太多。原因也许和黑格尔所说的,艺术与科学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较远有关系。他说:“科学所研究的是本身必然的东西。美学既然把自然美抛开,我们就不仅显然得不到什么必然的东西,而且离开必然的东西反而越远了。因为自然这个名词马上令人想起必然性和规律性,这就是说,令人想起一种较适宜于科学研究、渴望认识清楚的对象。但是一般地来说,在心灵领域里,尤其是在显现领域里,比起自然界来,显然是由任意性和无规律性统治着,这些特性就根本挖取了一切科学的基础[1]。”
而传统以科学研究自羽的人类学,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讨论原始艺术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将艺术美这样的概念加入其中。当然,这是黑格尔在一个世纪以前讲的话,时至今日,无论是艺术学的研究还是人类学的研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学不再自以为其只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甚至还出现了反美学的倾向。而人类学也不再以科学的研究自诩,斯蒂芬·泰勒甚至认为科学已经死亡。而格尔兹却提出人类学只是“一种创作”,这是后现代主义对人类学的挑战[2]。
在这样文化背景下出现的象征人类学、符号人类学、解释人类学、认知人类学、意识人类学、感觉人类学等,注重的不再仅仅是客观和理性,也不再仅仅是社会的结构与集体的表征,还关注到了人更深层的心智结构和人的情感经验及实践行为与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研究。而作为表达人类情感、经验、想象与个性的艺术世界,与人类学中的这些研究结成一股合流这是必然的。同时这些新的研究思潮也为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缺口,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也开启了许多新的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视角,以及与不同学科的新的互动方式,由此而产生出一种对人类世界的新的认知方式。
二、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如果纵观人类学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人类学家都有自己对艺术的研究及看法和评判,只是不同的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