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笛:今日西方“生活美学”的最新思潮
2013/4/23 23:53:32
今日西方“生活美学”的最新思潮
——兼论中国美学如何融入全球对话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内容摘要】 作为新世纪国际美学的最新主导思潮,狭义的“生活美学”是由“后分析美学”发展而来的全球美学主潮,而广义的“生活美学”则将实用主义与文化研究整合在内。本文重点介绍了西方“生活美学”的五部代表作的核心思想与架构,并进一步区分了以《功能之美》为代表的认知方法论与生活美学其它五种非认知方法论。目前,生活美学已成为东西方进行美学新构与平等对话的重要场域,由此可以熔铸出一种具有“全球性”的生活美学。
【关键词】 广义的生活美学 狭义的生活美学 认知方法论 非认知方法论 全球的生活美学
千禧年以来,全球美学的三大主潮——“艺术哲学”、“环境美学”与“生活美学”——渐成鼎立之势,艺术、环境与生活构成了当代全球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病逝在中国的国际美学会前主席海因斯·佩茨沃德在2006年就认为,国际美学思潮已一分为三,亦即艺术哲学意义上的美学、自然美学意义上的美学(即英美学界中的环境美学)和作为生活审美化的美学。
艺术哲学以“分析美学”为绝对统领,主宰了国际美学界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而今仍处于“后分析美学”的时代,国际上两大美学杂志《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与《英国美学杂志》还以分析美学为主流。经历了30多年发展的环境美学既从分析美学内部发展而来,又超越了分析美学,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如今则到了总结与普及的阶段。[1] 生活美学在这十年才得到了方兴未艾的突进,可谓是新世纪以来最新的西方美学主潮,它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上升空间,而且,东西方美学界正在共同参与到这种美学新构当中。
一、 广义与狭义的“生活美学”
按照布莱克维尔美学指南的权威界定,生活美学“这一运动逃离了狭隘的以艺术为中心的方法,指向了纯艺术经验与其他生活经验之间的连续性的认知。此运动已日渐兴起并形成了美学的次级学科,它们通常以日常美学或生活美学来命名。致力于生活美学研究的理论家们最典型的宣称就在于,美学的对象与活动并不只与拥有审美属性的艺术或自然相关,他们赋予了审美经验以更广阔的意义。审美分析从而实际上被转向了生活的所有领域”,[2] 这种界定无疑把握住了西方生活美学的主旨与意趣。
然而,西方美学界的“生活美学”研究,理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活美学”,在西方学界自身看来,早从杜威那里就可以找到理论渊源,在上世纪末又有所发展,直到新世纪才得以真正勃兴,但它们并没有使用生活美学来加以命名。狭义的“生活美学”就兴起在新世纪这十年间,它们就直接被称为“生活美学”(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或者“日常美学”(everyday aesthetics),特别是从2005年至今得到了系统而深入的拓展。
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作《艺术即经验》,往往成为了当今西方生活美学理论家援引的理论资源之一。[3]这本书的标题更准确的翻译是《作为经验的艺术》,李泽厚说过“艺术即经验”是他的妙译,但台湾学者似乎早有这种译法。有趣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实用主义的退潮与分析美学的兴起恰恰形成交替之势,分析美学遂占据了西方美学主潮至今。世纪交替之际,建基在杜威思想上的新实用主义美学,反过来又开始对分析美学进行反思,而这种新实用主义美学已被西方学界视为生活美学的一种独特样态,如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及《生活即审美》就是如此。其实,早在新实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