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格瑞·米涅瓦:匈奴的艺术与考古学在俄罗斯的新发现
2013/10/7 10:11:37
匈奴的艺术与考古学在俄罗斯的新发现
(俄)瑟格瑞·米涅瓦 著 瑞雪 译 戈思齐 校
(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与历史研究所,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199155)
关键词:匈奴艺术;考古学;新发现
在公元前三世纪晚期至公元前二世纪初期,以匈奴人(亚洲匈奴人)为首的强大游牧部落联盟在中亚的东方版块统治了两个世纪之久,这也为中世纪部落联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文献中关于匈奴的军事和政治方面的信息,都被详实地记录下来,但是其社会文明、文化及艺术的相关内容记录只是一鳞半爪。中国文献记载证实:匈奴没有城镇、没有定居点、没有农业,他们也不懂得播种,仅仅是狩猎者。
第一个匈奴人居住遗址是于1896年人类学家J.D.Talko-Grinzevich在恰克图地区周围发现的(今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随后,由P.K.Kozlov带领的探险队于1924年至1925年之间在蒙古国诺颜乌拉地区发掘出土了若干古墓,这些古墓中有丰富的银器、毡毯和玉器贮藏物。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后公布,直到最近这些文物才被确定为典型的匈奴艺术代表作品,只是在最近几年位于外贝加尔湖区域的匈奴居住遗址才被完整发掘。
最详实可靠的发掘资料来自于伊伏尔加的建筑群:它由一座大型堡垒、一座小型防御工事和墓地组成。所有的发掘工作由A.Dvydova教授主持。①这个建筑群位于距离乌兰乌德16千米处的色楞格河流域;这座大型堡垒的大小从北到南为350米,由东向西为200米。堡垒被防御壁垒包围,宽度在35米~38米之间。南面部分空间被防御堡垒包围,露出7000平方米空地,空地上出现51座住宅,大多数为半地下穴式,另有600个坑,每一座房子都有位于东北角的石质厚板暖炉。在这里仅有一座地面建筑(主要的房子)位于中心位置。这些住宅根据计划安置,将住宅排成行,组成街区,再由一条长的类似水渠的坑分开。对住宅和坑考察得到的诸多发现表明:这里的居民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狩猎和渔业,并且包括了冶炼铁、青铜等其他贵重金属的冶炼金属业。在堡垒中还发现了若干动物造型和几何造型设计的艺术品。②在伊伏尔加墓葬地有216座坟墓被发掘,墓葬中仍存留有衣物、鄂尔多斯式的青铜器以及造型别致的珠子。由A.Davydova教授主持的对都列尼1号居住遗址也已经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伊伏尔加式住宅和工艺品,这些发现证明了那里的居民有人曾经是农学家、牧民和手工业者。这些房屋遗址分散并延伸至楚库河流域11千米处,这一遗址大约已有12000平方米被发掘。除了有多种造型的装饰品之外,还出土了一枚独特的山羊青铜印章。③
都列尼2号居住遗址(由作者发掘),是一处分层化的居住遗址,已有11层记载在册;中间层次承载着过渡时期,自第五层开始包含了匈奴样式的瓷器,在第六层和第七层中,中世纪陶艺品和匈奴陶艺品一同出现。因此,表明了当时了解匈奴文化传统的中亚居民不仅仅生活在公元前最后两个世纪,也出现在中世纪。
最近几年,德列斯图伊墓葬被考察得非常仔细。④这座墓地位于距离乌兰乌德200千米的乌达河流域,这一遗址间接的为研究分析匈奴社会历史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德列斯图伊的多组墓葬群已经被考察过,每一个墓葬群都建有一个大型中心墓,并在地表面上积有石质厚板,周围分布着随葬墓群。但是随葬墓不是明显露在地面上的,因此大多数随葬墓被发现时都是完整的。中心墓葬在地面上通常堆积着石块,内部结构通常是木棺置于砌石板内。在中心墓葬中有若干数量的工艺品,但是在随葬墓中几乎没有任何随葬品。中心墓葬中埋葬的有男人和女人,与此同时,它附近分布的墓中还有婴儿、妇女和青少年,并且身上留有暴力侵袭的痕迹。墓主的随葬群中有人殉:妇女和孩子。按照当时的规矩,墓主人死的同时妇女和孩子也要同时被殉葬。这一事实证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