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蓓:着眼于“环境”的生态批评——劳伦斯·布伊尔的研究特色及其启示
2013/12/6 11:32:02

着眼于“环境”的生态批评
——劳伦斯·布伊尔的研究特色及其启示
刘 蓓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济南 250014)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美国权威生态批评家布伊尔的三部代表作,指出其研究均以“环境”为焦点,却始终保持着对人与环境密切关系的关照,这是一种充满生态情怀的“环境”研究,启发我们应当更加明确生态批评的文学研究特征、扩展文本对象,拓宽理论视野、借鉴跨学科知识,以增强生态批评的学术深度和现实意义。
劳伦斯·布伊尔是美国生态批评的领军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就环境问题作学术报告并撰写文章。1995年、2001年和2005年,他相继发表了三部生态批评著作,而且其研究独树一帜——均以“环境”而非“生态”为主题和着眼点。但这组“三部曲” 对生态批评的理论探索和贡献却受到学界的普遍公认,为推进生态批评的研究深度、提高生态批评的学界关注度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布伊尔主张的“环境”焦点的文学批评是否与一般认识中的生态批评有所分歧?强调“环境性”是否在抛弃“生态主义立场”?是否体现了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本文拟从其三部著作的研究内容入手进行初步探索,希望从中找出对国内生态批评的启示。
一 聚焦于“环境”的生态批评
劳伦斯·布伊尔是哈佛大学资深美国文学教授,曾获“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和“美国文学团体”(American Literary Group)授予的“杰·胡贝尔奖”(Jay Hubell Award)“美国文学研究终身成就”奖项。和很多因生态批评成名的学界“新锐”不同,布伊尔在生态批评于1990年代中期“正名”之前,就因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产生学术影响,撰写和编辑过很多关于爱默生、梭罗等经典作家的著作。1990年代中期,“生态的文学研究”(ecological literary study)和“文学与环境研究”(study of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已经开始显现出形成规模的势头之时,出现了一部对新生的生态批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著作,那就是布伊尔的《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写作与美国文化的形成》。用布伊尔的话来说,《环境的想象》试图为各种“以生态为中心的文学想象”的形式作出定义。他认为,文学史上的主流文学中已经大大丧失了“关于环境的想象”——为了避免使艺术成为教化的工具,艺术经常被研究者看作同现实的世界隔绝,而他之所以呼唤文学中保留关于环境的想象,是因为“艺术想象将读者与其他的人类和非人类的经验、挫折和苦难联系起来。它将读者和他们到过的地方重新相联系,并把他们送到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亲身前往的地方。它可将思想指引向不同的未来选择。它可以影响人对物质世界的感觉,使人或多或少地感到,世界或是宝贵的,或面临危险,或可任意处置。所有这些都会落在一个适当留意的读者头上,这个读者阅读的世界,是被珍爱的、被虐待的或者陷于危险境地的。[1]保持这种想象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就是“具有环境取向的文学”(environment-oriented literature),梭罗的自然写作就是这种文学最重要的代表。
以这样的观点,布伊尔以梭罗作品为坐标,广泛地阅读英美自工业化开始以来出现的“环境写作”,甚至还包括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那样一般不被看作“文学”的文本。作者当时认为,“自然写作”(nature writing)是最能体现生态中心思想的文学形式,他的探索也是围绕这个散文体裁进行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