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姆:艺术人类学的三种类型
2013/12/30 12:35:56
艺术人类学的三种类型
(荷兰)威尔弗雷德·范·丹姆1.著 王拥军2.张周瑞3.译 李修建4.校译
(1.荷兰莱顿大学艺术史学系,荷兰莱顿市999025 ;2.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3.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4.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29)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不同的“人类学”理念是如何导致了对“艺术人类学”的不同理解。研究小型非西方社会的通行人类学观念影响下的艺术人类学关注这些社会或文化中的视觉艺术。人类学有时也被视为一种独特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文化中的社会文化现象,包括其艺术形式。这两种人类学观亦可被作为更具广泛性的跨学科人类学研究的补充。按照这种观念,艺术人类学成为人类存在艺术的全景审视。如此,艺术人类学和世界艺术研究同义,被构建为全球性和跨学科的视觉艺术研究。
关键词: 人类学;视觉艺术;类型
受世界艺术研究一些初始领域发展的刺激,未来的艺术研究会越来越多地从全球性跨学科视角进行。就此而言,人类学在其中会占有什么位置和作用呢?在展望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将来时,只要将人类学理解为世界性的视角和特定的学科方法,考虑这个问题还是具有合法性的。自150年前产生以来,“现代”人类学便广泛关注西方人和非西方人如今广义上所指的视觉艺术。但“艺术人类学”概念的出现却只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它的兄弟学科“美学人类学”同样如此)。①这也意味着,历史地说,艺术的人类学研究很少被概念化,也没有得到任何系统性的实践。甚至在今天,就其概念而言,艺术人类学仅仅被解释成对视觉艺术的系统性研究,依然是有困难的。②而且,这个概念还松散地意指作为人类学家的学者在研究视觉艺术现象中所做的和已经做的工作。最近关于此主题编辑的一本文集《人类学、艺术和美学》(科特和谢尔顿,1992),其标题实际上很好地反映了这种状况。此外,这部论文集非常准确地反映了二战之后几十年中艺术人类学的发展情况,在这个阶段,人类学对艺术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文集包含了丰富的语境研究案例,是由那些西方的“田野工作者”在非洲、大洋洲或美洲的特定的地方文化中探讨视觉艺术形式而写成的。当然这些研究并没有穷尽在人类学框架内研究艺术的可能性。
那么,将人类学这一术语与视觉艺术密切结合究竟意味着什么?按照对人类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在这篇论文中我提出至少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人类学概念。希望这篇对“艺术人类学”的简略分析,能为人类学内部(它依然会导致进一步的讨论)和人类学之外学习艺术的学生(在对视觉艺术现象进行跨学科和全球性的研究时,他们也许会转向人类学)提供一些解答。我尤其考虑到的是艺术史家,但也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这里所指的也包括其它各种专业的学者。③
人性和视觉艺术
在其最广义的和词源上的恰当解释,人类学意指对人的研究。由于该术语并不只有一种解释,我建议我们暂时将这种解释定义为人类学A。这一人类学概念通常会出现在人类学教材开篇的导论部分,尽管其重点在强调人的社会文化维度。然而,在实际的人类学理论和实践中,这种包容性,即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在今天似乎并不是很流行。西方有着久远的知识传统,尽管有些不调和,名义上这种传统要追溯到德国人文学者玛格纳斯·亨德(Magnus Hundt),他在1501年引进了人类学(anthropologia)这一术语,以与神学(theologia)相对。亨德和其他德国人文主义者致力于阐明“人性”——正如其中的奥托·卡斯曼(Otto Casmann)在1594年所写:“人类学挑战人性规条”(斯塔格Stagal,2000)。作为已经在早期和古典希腊出现的思想,这种观念除了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