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建:顾恺之:一种艺术人类学的解读
2014/6/1 21:09:59
顾恺之:一种艺术人类学的解读
中国艺术研究院李修建
摘要:顾恺之是六朝史上最为知名的画家。他出身于世家大族,为他跻身贵族社会提供了基础。他才学出众,画技高超,是名士中的画家,画家中的名士。顾恺之的人物画,是具有“能动性”的物品,有效地促进了他与上流社会的交往和互动。谢安对他的高度评价,与这种互动不无关联。顾恺之创作的《维摩诘像》以及其他作品,是六朝人物品藻中审美偏好的高度反映。他提出了“传神写照”的命题,同样基于他对六朝审美意识的精确把握。
关键词:顾恺之,能动性,传神写照
在中国绘画史上,常将顾恺之与张僧繇、陆探微相提并论,然而,顾恺之的名声却远远高于其他二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皆为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他所提出的“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等理论,亦被视为艺术理论史上的著名观念。历来对顾恺之的研究已多,本文试图从艺术社会学或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对顾恺之的社会身份、人际交往,顾恺之绘画在其中所扮演的作用,东晋审美精神对顾恺之的绘画实践与理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名士中的画家:顾恺之的出身与才学
六朝时期,江南有四大著称。《世说新语》《赏誉》谓:“吴四姓,旧日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此条刘孝标注引《吴录·士林》云:“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姓盛焉。”《世说》正文,有修辞学之考虑,依文、武、忠、厚之序,顾姓排在最后,而《吴录》之排名,则很可能依照家庭权势和门望,将顾姓排在第一。顾姓重要人物,三国时期有顾雍,其曾祖顾奉任颖川太守,顾雍任吴国丞相十九年,为顾氏奠基人物。顾雍长子顾邵,为江东名士,少与舅陆绩齐名,陆逊、张敦等人名亚于他。顾雍之孙顾荣(其父顾裕为顾雍次子),为江东名士,元帝初镇江东时,以荣为军司马,礼遇甚隆。荣之族弟顾众,曾任东晋尚书郎、侍中等职,平苏峻之乱时立有大功。众之族子顾和,少有清操,任吏部尚书等职。梁时顾宪之,任建康令、衡阳内史等职。可谓一门显宦。
不过,顾恺之却不属顾雍一系。据《晋书》记载,顾恺之乃晋陵无锡人,顾雍一族则为吴郡吴人(今苏州)。按《顾氏家谱》,江南顾氏同出一脉,其先祖自顾余侯起,即聚居苏州西部光福山里。因之,宋代汪藻所做《世说人名谱》,将顾恺之列为吴郡顾氏之别族。顾恺之的父亲为顾悦之,《晋书》卷七十七有附传,聊聊百余字,记其二事。一是说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年,而头发早白,简文问其缘故,他回答说:“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常质,望秋先零。”这则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表明其善于应对。二是他不顾众人规劝,而抗表讼殷浩,悦之“决意以闻,又与朝臣争论,故众无以夺焉。时人咸称之。”表明其人之骨鲠。顾悦之曾担任州别驾、尚书右丞等职。东晋世族政治更为成型,入仕为官更需门第,顾恺之的出身,为他跻身魏晋上流社会提供了必要条件。
当然,仅仅出身好还远远不够,顾恺之能够卓然特出,与他自身的才学密不可分。他广为人知的,是有“三绝”之称,即才绝、画绝、痴绝。所谓才绝,是指他聪颖过人,博学有才气,擅长诗文。顾恺之才思机敏,善于应对。他吃甘蔗先吃尾部,别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渐至佳境。”他目桓温所治江陵城:“遥望层城,丹楼如霞。”受到桓温奖赏。顾恺之曾著《筝赋》,自比嵇康之作。他曾如是描述会稽山川之状:“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聊聊数语,穷尽会稽山水之秀丽明媚。这几句话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山水画创作的一个主题。如明代画家程邃、文徵明、魏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