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武:神话、仪式的互动与巫医疗法的文化逻辑——以彝族巫医PWZ为例
2015/5/14 17:05:30

神话、仪式的互动与巫医疗法的文化逻辑
——以彝族巫医PWZ为例
李世武
摘要:巫医疗法和现代生物医学都是由某种权威体系所告知的,一个来自神话和仪式,一个来自医院和媒体。巫医疗法尽管对病因的解释和治疗与现代生物医学不同,但它却有着内在的文化逻辑,这种逻辑主要由疾病神话和治疗仪式的互动来建构。互补性医疗模式的存在,启示我们要完善现代医疗体系。
关键词:巫医疗法文化逻辑神话仪式互动
本文发表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TheInteractionBetweenMyths,RitualsandtheCulturalLogicofWitchDoctors’Therapy
———theCaseStudyofPWZ,aWitchDoctorofYiNationality
LiShiwu
(SchoolofArtsandDesign,YunnanUniversity,Kunming,China,650091)
Abstract:Witchdoctors’therapyandmodernbiomedicinearebothtalkedaboutincertainauthoritativesystems.Oneisfrommythsandrituals,theother,hospitalsandthemedia.Althoughwitchdoctors’definitionaboutetiologyandtheirtherapyaredifferentfrommodernbiomedicine,thereisinnerculturallogicinthem.Thelogicisconstructedmainlybytheinteractionofdiseasemythsandtherapeuticrituals.Theexistenceofcomplementarymedicalmodesenlightensusthatthemodernmedicalsystemneedstobeimproved.
Keywords:witchdoctors’therapy;culturallogic;myths;rituals;interaction
现代生物医学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支,一直致力于替代作为民族传统医学重要内容的巫医疗法。巫医疗法与现代生物医学的对立,即是科学与迷信、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普遍共识。事实上,巫医疗法依然残存在一些现代化进程较为缓慢的边缘社会中,与现代生物医学构成了互补性关系。这种共存现象被田野点的局内人表述为“神药两解”。2011年12月-2012年2月,笔者在新庄村围绕医疗观念,对PWZ朵觋进行了21次访谈,参与观察了他主持的2个仪式,并记录了其他村民对疾病的反应。2012年4月至8月,笔者在红村围绕村民的对疾病的反应进行了17次访谈,详细了解了彝族妇女E的疾病史和村民对她和她的儿子龙生的态度,全程参与观察了PWZ朵觋主持的“送干蛊羊神”仪式。本文以田野个案为例,分析巫医疗法的文化逻辑。
一、田野点概况
第1个田野点是红村。红村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吕合镇,是彝族支系倮倮颇的世居地。据祖先碑文记载,自清代以来,李姓家族就世居于此,以农耕、畜牧为主要生计模式。自称为“倮倮”,意思是“迁徙者”。
口传史中红村倮倮颇的祖先从牟定、楚雄交界处的新地村搬迁至大院子,又由大院子迁至红村,在民国时期就丧失了母语。红村村民几乎不与汉族通婚,而与牟定县青龙乡龙丰村、新庄村的倮倮颇通婚。有的人家直接与距离一公里处的大院子村的倮倮颇互相通婚。红村现常住人口为109人。因为族内通婚制度的沿袭,红村不少家庭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彝语和汉语共用的双语现象。
红村人按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一年分“大春”和“小春”两个种植期。大春种植水稻、烤烟、玉米;小春种植麦子、油菜、苦荞和蚕豆。主食大米,肉食为腊猪肉、鸡肉。他们对耕牛有很深的情感,不宰杀耕牛。每逢周日,村民去吕合镇的集市上进行物品交易。
第2个田野点是新庄村。新庄村隶属楚雄市吕合镇,是彝族支系倮倮颇聚居的山区,现有常住人口802人。村民居住在海拔近两千米的山坡上,村外被高山密林所阻隔,通往公路的陡峭山路即使是当地人也需急行5小时以上。越过村后的重重大山,是南华县彝区裹拉么。新庄村人与牟定、楚雄、南华的倮倮颇交往较多,彝语依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