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峰:瑶族传统音乐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读黄友棣《连阳瑶人的音乐》有感
2015/5/16 10:59:28

瑶族传统音乐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
——读黄友棣《连阳瑶人的音乐》有感
赵书峰
序言
黄友棣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民俗》杂志上发表的《连阳瑶人的音乐》(以下简称“黄文”),是他在1938年暑期对粤北连阳瑶族传统音乐的实地田野考察之作。该文也是以刘伟民、梁钊韬、雷泽光、江应樑等为代表的国立中山大学的民俗学家、民族学、人类学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粤桂瑶族传统文化进行实地田野考察的系列成果之一。上述学者们针对瑶族传统文化的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如对瑶族歌谣、瑶族宗教仪式,以及瑶传道教与汉族文化之关系等问题的考察分析。这些宝贵的文献,为其后瑶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参考资料。然而,我们看到上述成果中只有刘伟民《广东北江瑶人的传说与歌谣》,是对瑶族歌谣唱词文本的搜集与整理,作者主要搜集了瑶族的民间歌谣,如“抒情歌”、“叙事歌”(如祭梅山歌)、“对答歌”、“盘王大歌”中的“七任曲”歌词文本,没有涉及对其音乐的描述与分析。综观“黄文”的研究,是在田野工作基础上,搜集与采录了很多连南地区的排瑶、过山瑶的民歌、仪式歌曲。针对“瑶歌的词句种类”、“瑶歌的节奏”、“瑶歌的旋律”、“瑶歌的调性”、“瑶歌的句法及曲谱”、“瑶歌的唱法”、“瑶人的乐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描述。尤其对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的“七任曲”(《黄條沙》《相逢远客》《万段曲》《楠花子》《飞江南曲》),以及《细问鳯》(过山瑶情歌)、《三排情歌》(排瑶)的音乐给予了详细的记谱,且在谱子后面还附有详细的文字描述与分析。经过笔者详细的文献梳理,笔者认为,这是目前看到的较早的一篇有关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民族音乐学论文。作者的研究观念与学术视角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特性,值得后学进行认真学习与参考。然而,通过对黄文数次的校对勘验过程中,发现其某些学术研究观念值得民族音乐学界认真思考。因为它呈现出浓厚的进化论色彩,作者在对瑶族音乐进行描述时,在文字语言的表述上带有很多诋毁、贬损瑶族传统音乐的语气,这不符合民族音乐学研究所倡导的文化相对论的学术研究思想。因此,在学习领悟黄文的同时,我们应该以辩证的观点审视其学术研究观念与立场,这对于反思当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同时我们看到,以当下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学术研究现状审视黄文,我们明显地看到民族音乐学学科研究观念与立场的巨大进步,也看到学科发展中无论从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研究观念等方面都体现出它的包容性、开放性、多学科互融性的研究特点。
一、黄文体现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1.是一篇较早的对瑶族传统音乐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主要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据田联韬先生研究,在地考察工作方面,仅有以下二例:其一是20世纪40年代初黄友棣曾考察粤北瑶族音乐,其后发表了较详尽的调查报告;其二是安波、许直等曾在1946年收集整理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族民歌。综观国内瑶族传统音乐的研究热潮主要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针对瑶族民歌、宗教仪式、乐舞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考察研究,主要代表学者有伍国栋、尹祖钧、傅湘仙、杨秀昭、杨民康、周凯模等学者。而在中山大学《民俗》杂志上发表的“黄文”算是较早对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一篇学术论文。尤其是作者搜集与记录的还盘王愿仪式音乐中“七任曲”的五首曲子,是学界目前见到的较早的乐谱文本,是他于1938年在连阳瑶山收录的。这对于研究瑶族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