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弗思:原始艺术的社会结构
2015/7/12 21:20:12

原始艺术的社会结构[1]
[英]雷蒙德·弗思文,李修建 译
摘要:艺术普遍存在于原始社会之中,原始民族与其他民族有着同样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西方人之所以轻视原始艺术,是由于西方中心主义的自大,加之评价标准的混乱所致。所有的艺术都内嵌于社会环境之中,具有文化的内容。因此,仅仅研究普泛的人类价值和情感是不够的,需要将艺术置于特定的时空和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艺术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使人类学家进入这一领域。人类学家需要关注艺术的社会功能,以及艺术的形式因素所具有的价值本质。新技术的引入、社会结构的变迁,都会引起艺术生产的变化。原始艺术常常表现事物的社会比例,即它与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关系。不少原始艺术具有象征性,传达了对于民众的社会关系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起到了凝聚社会成员的作用。
关键词:原始艺术;审美;社会结构;象征
作者:雷蒙德·弗思(Raymond Firth),英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曾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人类学系教授,1973年被授予爵士勋章。
译者:李修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原始艺术普遍存在
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迥然有别。人们通常认为,经济活动是必需的,而艺术则是一种奢侈行为。不过,我们可以经验性地指出,艺术在人类社会史上普遍存在。一万年前或更早以前石器时代的人,已有雕塑和洞穴绘画,有些技艺保存至今,其审美知识和生动技巧足以让当代艺术家惊叹不已。即令在最为艰苦的环境之中,艺术还是被生产出来。喀拉哈里沙漠的布须曼人创作动物和人物绘画,风格素朴而生动。爱斯基摩人在海象牙上绘制狩猎、舞蹈和击鼓场景的蚀刻版画。澳大利亚原住民在岩墙上创作简单的石刻和动物画,在树皮或贝壳上雕绘几何图案,还有仪式装饰中的各种精美图案,饰以羽毛、羽绒和毛皮。所以,在原始时期,生存乃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艺术被排除在外的说法可以很容易被驳倒。不过问题是,那些从事这一活动,将之视为生存助益的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视其为艺术?那些艺术中所充斥的动物、鸟类和其他自然事物,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表明原始人关注巫术价值和图腾价值,是为了维持他的总体生活,还是在寻找食物控制自然之时能够帮助他?或许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提出这一问题,那些雕塑和绘画作为艺术,在多大程度上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思想类型,还是仅仅被当作思想的一个部分,甚或社会活动或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艺术品乃是人类经验、想象或情感的结晶。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艺术品的形式表达和处理,能够唤起我们特有的、以审美情感为基础的反应和评价。当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性的评判时——当然,也可以从经济、政治或宗教的角度对其加以评判——我们主要关注其形式因素:线条、团块、色彩、声音和节奏的布置。
尽管对传统上称为“原始的”非西方民族的美学缺乏大量直接调查,但强有力的间接证据表明,他们与西方民族有着同样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所罗门群岛上的编织梳和贝珠做成的手镯脚镯上有着色彩亮丽的图案,碗和独木舟船头镶嵌着珍珠贝;毛利人的屋椽、独木舟尾柱、大门口,或者马西姆盾牌、石灰铲和一些木刻上面,皆有涡卷形和曲线图案;非洲伊芙(Ife)部落的青铜头像外观精美;西非许多面具看上去光洁精致;非洲鼓的节奏相当繁复;众多波利尼西亚诗歌的文学想象妙不可言,凡此种种,皆说明审美标准的敏感性。如下事实加强了这一观点,即当我们观看绝大多数此类物品时,即使同属一个类型,却鲜有两个相同的:每一个都会有些许轻微的变化。它们不像巴伐利亚或瑞士农民为都市旅游市场制作的木雕,都是用模子复制出来的。它们是独立的艺术品,制作者对每一件物品都做了富有意味的审美处理。
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