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平策:从现代人类学视野看生态美学的民族性问题
2009/5/31 21:34:44

从现代人类学视野看生态美学的民族性问题
仪平策
(山东大学 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100)
关键词:现代人类学;生态美学;民族性
内容提要: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当代文化课题,它是否具有民族性?本文拟从现代人类学立场对此作一点解释:(1)现代人类学对“人”的理解,偏于对“人”及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差异性的辨识和描述。这一立场,使得以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对象的生态美学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凸显出来。(2)生态美学的多样性突出表现为文化上的差异性。现代人类学认为人性身份的多样性,主要缘于文化模式的差异性。生态美学的构想惟有体现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才符合“审美生态”的真正意义。(3)生态美学文化品格的特殊性,最终落实为生态美学的民族性。这使得民族化的生态审美资源在现代社会获得了继承弘扬的可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当代文化课题,它是否和一般的人文社会问题一样,也具有一种无法遮蔽的民族性?我们在谈论生态美学这个题目时,是否因为偏于关注人与自然的世界性生态问题而忽略了生态美学的民族性品格?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和立场对待生态美学的民族性问题?对此,本文拟从现代人类学的角度谈点看法。
(一)
首先,作为一种学术立场,现代人类学为什么具有解释生态美学民族性的合法性?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要说明,为什么要提出生态美学的民族性问题?
就概念的发生来说,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学者所提出的,但这一概念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却是20世纪中期以来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所面临的普遍性的生态灾难、生态困境,以及随之涌现的国际性生态学研究潮流。显然,生态美学应看作这一国际性的生态学(广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生态美学是一个世界性、国际性、全球性概念,它指向的是一个当代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焦虑”,共有话题。生态美学研究要有世界性的学术视野和全球化的学术立场,要从整个人类的总体利益出发来进行考量和探讨,这应当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如果片面强调生态美学的世界性视野和全球化立场,也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生态美学的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的、地域的、人种的等等特殊性、具体性和差异性的忽视。实际上,要是我们深入一些看,就会发现,将生态学问题,特别是将生态美学问题仅仅视为一种世界性、全球性问题还是不够的。因为很简单,生态美学问题作为一个当代世界性、人类性的共同话题,并不是纯粹的自然性、科学性、技术性问题,并不是一个不存在任何特殊性、具体性的绝对抽象一般的概念,不是一个可以硬套在任何文化模式中的形而上的普适性“原则”。作为一个积淀着深刻的人文性、精神性、体验性内涵的概念,生态美学总是跟特定具体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中的人相联系,总是一个具体的、此在的概念。不同时代、地域、民族、文化中的人,其生态审美趣味和美学理想必定是缤纷多样、互有差异的,因此,正如绝对抽象一般的审美经验是不存在的一样,绝对抽象一般的生态美学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我以为,在当今人们都一致偏向于从全球的、世界的、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项目(02JAZJD750.11—44009
[作者简介]仪平策(1956、9—),山东高密人,文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
人类的角度看待生态学问题的时候,指出生态美学这一以民族性为标志的具体性、多样性、差异性特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极其重要的。
承认生态美学的民族性,实际上就是肯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