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宣扬:列维-斯特劳斯年谱
2009/11/11 9:26:48
1908 克劳特·列维·施特劳斯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其父雷蒙·列维·施特劳斯(Raymond Lévi-Strauss)是绘画艺术家,其母艾玛·列维(Emma Lévy)
1909 全家移居巴黎第16区布兴街(Rue Poussin)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父亲参军服役,全家寄住于凡尔赛的祖父家中。祖父是犹太教祭士。
1918 全家返回巴黎市,列维·施特劳斯入中学。
1924-1925 列维·施特劳斯在政治上支持法国社会党,成为社会党学生团体联盟的总书记。
1926 列维·施特劳斯升入巴黎孔多塞高级中学(Lycée Condorcet),准备应试全国名牌大学的统一招考。
1927 取得大学法学士学位,在著名社会学家謝列斯泰因·布格列(Celestin Bouglé, 1870-1940)的指导下撰写‘哲学高等研究学位文凭’论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前提》(Les postulats philosophiques du matérialisme hisotrique)。当时,謝列斯泰因·布格列是法国社会党的重要思想家,他在1920年所建立的‘社会资料中心’(Centre de documentation sociale),曾经在相当长时期内充当了左派>知识分子>的活动阵地。謝列斯泰因·布格列本人从1927年起担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副校长,接着又于1935年升任为校长。他所建立的社会资料中心越来越成为怀有激进社会理念的学生的联络和交流场所。
1928 获得‘大学哲学教授资格文凭’(Agrégation de philosophie),并与蒂纳·德雷福斯(Dina Dreyfus)结婚,服兵役,复员后,任中学教师。
1933 任拉翁中学教师,并开始阅读原籍奥地利的美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罗伯特·洛维(Robert H. Lowie, 1883-1957)的著作,使他从此的对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发生浓厚兴趣。
1934 布格列推荐列维·施特劳斯到巴西圣保罗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同年,作为布格列的学生,刚刚从德国留学归国的雷蒙·阿隆,被安排成为社会资料中心的秘书长。
1935 在圣保罗大学教授社会学至1938年为止。受到巴黎人类博物馆(Le Musée de l’Homme)和圣保罗市政府的支持下,列维·施特劳斯夫妇利用假期到巴西热带森林中的原始印第安部落卡杜维奥(Caduvéo)和波洛罗( Bororo)进行第一次的民族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
1936 返回法国,在人类博物馆举办首次民族学和人类学展览,展出列维·施特劳斯夫妇收集的实物。
1938 对巴西印第安原始部落南比克瓦拉(Nambikwara)、穆恩德(Munde)及图比·卡瓦希布(Tupi-Kawahib)进行大规模的田野调查。
1939 列维·施特劳斯与蒂纳·德雷福斯离婚
1940 研读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兼汉学家葛兰言(Marcel Granet, 1884-1940)的人类学著作《论古代中国关于夫妻婚姻范畴及亲属关系》,受到很大启发。列维·施特劳斯说:“我所有关于亲属关系体系的想法都由此而来…”[1]。与此同时,当时的法国正处于德国入侵的危机时期,拥有犹太血统的列维·施特劳斯在美国人类学家洛维等人的保护下,暂时避难美国,并在纽约社会研究学院(New York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任教。
1941 在法属马提尼克群岛认识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列东(André Breton, 1896-1966)
1942 认识原籍俄国的美国语言学家罗曼·杰克普生(Roman Jakobson, 1896-1982)
1943 起草《亲属的基本结构》
1945 被任命为法国驻美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并与罗丝·玛丽·乌尔默(Rose Marie Ullmo)结婚
1947 返回法国
1948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任研究员,并成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