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莉:“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重构
2009/4/7 15:30:58
二十一世纪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将面临着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必须使自己的国民经济加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同时也必须使自己传统的地方性文化适应新的世界性文化的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费孝通先生认为,西方人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制造了一个统一的人工化的物质环境,同时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大的新的文化环境。作为非西方国家的人怎样去适应这样的一个环境,也就是如何走向全球一体化,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各自的文化基础不一样,各自文化发展的初始条件也不一样。
不仅如此,就是西方国家本身也还并没有适应它们自己造出来的这样一个新的物质环境,也就是说,当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并没有真正的协调一致,新的物质文明需要有一个新的精神文明、一个新的文化观念、一个新的道德标准,但到现在为止,这个新的精神文明还没有真正跟上来,还在探索和完善之中。在全球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时听到一些唤起种族和民族情感的疾呼。这些力量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来讲,它们都代表了一种在失范的和混乱的世界上寻找归属的渴望。这一切都证明了这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是不和谐、不平衡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一些落后的非西方国家有自己本身的文化传统,但这些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他们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第二个问题就是,西方社会也要面临如何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相互协调,避免造成各种文化的对立化,以保证整个世界能和平相处下去。其结果就是,各民族都要面临一个文化自觉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去认识每个民族自身的文化的问题。 基于这样一个思考背景,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念。
在新的世纪里,“文化自觉”将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在今后社会发展道路上所要遇到的重要问题。怎样认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怎样认识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到世界的文化生态如何保持平衡发展的大问题。本人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经济全球化与文化生态的构成”,文章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正使得生物圈内的生物在急剧的递减,同样,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观念也正使得文化圈内的文化种类在急剧递减。也就是说,人类现代的物质文明是以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为代价的,而人类现代的精神文明却是以文化的多样性减少为代价的。我们现在感到的是自然生态的被破坏,自然资源的在减少,但同样我们将面临的还有一个文化生态的被破坏和文化资源在减少的问题。
时至今日,我不但坚信自己的看法,而且还感到这个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好转,还越来越严峻,里面蕴藏的许多的矛盾越来越表面化和尖锐化了。联合国已提出要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提高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等地位。因此,在这里,我想再一次以生物学的例子来阐述我的观点。
目前人类在自然界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就是“生物入侵”的问题,记得在140年前,有移居者到澳大利亚,当时他们带了二十四只兔,最后有十三只在草地上放养。由于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没有老虎、狮子、豺狼等这类的食肉动物,兔子没有了天敌,于是迅速的繁殖起来,最后竟然由最初的十三只繁殖到六亿只,吃掉了澳大利亚大量的草地,弄得人们束手无策,只得从另外的地方引进豺狼,以控制兔子的无限制蔓延。最初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问题,但现在类似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甚至已经开始成为一种灾难。
再举一个例子,在中国有一种鱼,叫黑鱼,学名黑鳢也俗称乌鱼。这种淡水鱼一向是中国人盘中的佳肴。但几年前它们“偷渡”到美国,在大洋彼岸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在美国的江河中它性格凶猛,大量捕食美国河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