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2009/4/7 18:16:57

内容提要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都面临新的挑战。“文化自觉”是向中华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和而不同”、“多元互补”是中华文化融合力的表现。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也应当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交融,各舒所长,共同发展。
关键词 文化 文化自觉 包容性 多元互补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年生,北京大学教授
我觉得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中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因为这个研讨会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我自从参加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以来,一直觉得自己对我们常说的中华炎黄文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中华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一直想找机会向学者专家们请教学习。我衷心支持和愿意积极参加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因为我相信这个研讨会不仅能满足我个人急迫的学习上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我们的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实际需要。
每一个人,都依赖他所受之于前人的文化取得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并生活在人和人组成的社会中。人类历史发展到最近几个世纪,发生了激速的变动。社会和世界日新月异。个人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文化也必需适应这些动态。当前世界上各个文化都面临改革的选择,事关存亡绝续,历经着和面临着不断的挑战。我们中华文化并非例外。
在我看来,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一个推陈出新、继续发展的迫切课题,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这一代的成员,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我们受之于历代祖先的中华文化。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文化也不能没有实事求是的自觉意识。获得“文化自觉”能力的途径离不开对中华文化全部历史及其世界背景的认识。在二十世纪向二十一世纪过渡的关口提出这个课题,着重加深对我们亲身经历的这段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认识也许更具现实意义。
一>
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经过将近二十年来对中国改革开放过程的追踪观察,我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中意识到,中国正在走上小平同志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四个现代化,开创出人类历史上追求发展、繁荣、文明、富强的新天地。可以说,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中华文化焕发出了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未曾有过的强大生机。这种生机的生成时间恰逢新旧两个世纪的交接,为中华民族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世界新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自信。
历史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一以贯之的。但是,这种包容性并非在任何时代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事实上,它的充分体现总是与某些历史时期相联系。根据常识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盛唐时期,都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得以充分体现的辉煌时期。这可以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文化特色的发扬,离不开强盛的国力。如果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中又将进入一个强盛时期,我们就应该意识到,生活在新世纪中的中国人正面临着一个充分发扬中华文化特色的历史机遇的到来。
历史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总是需要找到一个地方和一群人来发扬一种新风气。我想,当前需要的新风气就是文化自觉。最近一个时期的很多迹象都提示我们,现在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开始要求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究竟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目标?怎样实现这样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目标?人文科学负有答复这一系列问题的重大责任。现在自然科学发展很快,人对人类本身的生物学研究已经达到绘制基因图谱的地步,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