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邦: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研究的几点看法
2011/3/8 10:03:22

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研究的几点看法
徐万邦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081)
摘 要:针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提出自己对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中的概念问题和当前研究动态的看法。认为,“工艺”“手工艺”是指技术层面的东西,即民间所说的手艺;而“工艺美术”和“工艺品”指的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即指技艺手段创造出来的作品。
关键词: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特点;现实意义;概念界定;研究动态
分类号:J5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9838(2010)04 0044 06
一、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
笔者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工艺品的全面概括考察,以少数民族工艺品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及客观存在状况为实例,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为如下六个特点。
1.有很突出的实用性。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民族工艺品很少有专供观赏的,绝大多数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或是将工艺品结合附着在实用物上。如织锦、丝绸、扎染、蜡染、绣品、金银珠玉首饰等,往往与服饰相结合;木雕、砖雕、石雕、大理石画等常与建筑相结合,或作为附着于建筑物和家具上的装饰;陶器、木碗、漆器、铜器、匕首、竹杯等多作为餐饮具;绣球、秧箩、鼻烟壶、挎包等小物件都有实用功能。
2.与宗教文化有密切联系。中国受佛教影响的历史久远,信仰藏传佛教的有藏族、蒙古族、门巴族、土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源于佛教的吉祥八宝图案在这些民族的工艺品中多有运用。大量的金属造像(神像)、唐卡画(包括巨幅堆绣的佛像)、酥油花雕塑、手执转经轮、四川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的藏文经典等,常出现在藏族信众的宗教生活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在建筑和服饰的色彩上,在图案的运用上都有明显的宗教影响。色彩多用浅蓝淡绿,图案不用动物和人物形象。
3.少数民族服饰特别绚丽多彩。服饰作为工艺美术中的重要项目,更是光彩夺目。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民族成分多;二是分布范围广泛,各地气候差异大,气候条件直接影响服饰;三是各民族经济从业及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在我的印象中,藏族和满族贵族、官僚的服饰华丽贵重;苗族和彝族的服饰款式有上百种,尤其是苗族的银饰更是精巧多样;维吾尔族和新疆一些少数民族的小花帽和头饰,都是非常独特和美观的艺术品。
4.工艺品的材料多样,历史悠久。材料有金、银、铜、铁、锡、竹、木、草、藤、树皮、麻、棉、丝、革、毛皮及各种玉石贝壳等。历史悠久主要表现在漆器(马王堆汉墓中有出土)、蜡染(古称“蜡缬”,可能汉代已有,唐代盛行。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民族中仍甚流行)、铜鼓(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重器、乐器,起始于春秋中期,今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等族仍珍爱这种乐器,瑶族民间有铜鼓舞)、佛教造像等工艺品上。
5.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许多少数民族工艺品,对具有民族文化知识的人来说,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因而服饰被称作民族的标识。其次如彝族漆器、藏族的邦典、维吾尔族的爱得丽丝绸、白族的扎染、回族的砖雕、毛南族的顶卡花、壮族的绣球等等。在刺绣图案和民族乐器中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6.民间工艺品中比较突出地反映出各民族共同的生活态度与信念,追求吉祥与幸福。福文化与吉祥图案在各民族中有非常广泛的流布。
7.各民族的服饰文化相互影响与交融。例如青海甘肃的回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服饰有许多相似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与藏族,服饰上,尤其是靴子和妇女头饰有相似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纳西族服饰与藏族有相似处;云南四川交界处的泸沽湖地区,纳西族摩梭人的服饰兼有藏族、彝族的特点;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