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睦崴: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和观察角度研究与思考现代艺术和美术
2011/3/30 19:48:02

今天,我们身处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新的时代——数字化信息和太空科学为标志的后工业社会,也是一个后现代文化的时代。在这个从未有过的伟大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面貌是以人类自身的空前自豪并且被高科技现代化和先进生产力所产生的“物化人生”笼罩的迷雾般的所谓“21th”的多元为基本特征的。就是在这样一个似乎一切都在进步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你或许刚刚、也可能早就感悟到:比具有逻辑性的人类文字早不只多少个世纪的具有时间和空间性的声音和图形为主要形式的人类艺术、不仅失去了原始时代的精神文化的象征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古典时代的真实地再现于描述的能力,艺术似乎中断了与超验存在王国的联系,放弃了艺术作为一种世界观,并对世界或历史进行解释的特征,常常是投入进虚无主义梦域。在艺术愈来愈边缘化甚至被融入其他文化中的当今,有必要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美学习惯提出质疑,从而找到更为客观准确的方式来重新审视艺术、尤其是视觉艺术和它的主干绘画,雕塑等美术领域的真正属性、它们与人类社会及生活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是当代美术乃至全部艺术宏观思想理论领域继续解决的问题;而现实的社会需求及人与社会在美学美术乃至全部艺术中的“精神断裂”之状况的愈发显现,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急迫性、否则黑格尔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艺术是否会终结的命题。真的会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层面上了,至少在我们的“人与社会”会受到实际意义上的“艺术终结”的负面影响、尽管常常表现为迷乱的、琢磨不定的、显示出的结果不明晰这样的形式。但量子力学的原理和量质交变的宇宙规律常使我们对此有某种担心。当社会与人在这方面明显的表现出“问题症候”时,那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之大不幸矣。而传统美学思维影响下的艺术观念是非常局限的,它们仅从表层的审美意义上来思考艺术和绘画作品的形式外在,对艺术的深层次属性尤其是艺术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渊源几乎不涉及也没有能力涉及,传统美学艺术学是带有抽象思维特征的哲学方式来看待艺术的,而人类艺术的内涵是更加深刻和庞大的,是抽象的理论专业的局限或仅对形式美规律的探究所不可能完全揭示的。唯有从人类学的分支------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和视野,站在人类科学的更高层面,才可以探寻到艺术,尤其是艺术中最古老的美术视觉领域的全部性质。这是一种集文化种族,社会历史,宗教祭祀及政治粘合(不认为是服务功能,而是:政治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则是换了形式的政治及宗教等等,等同并归属于经验性较强的研究方式和观察思考的角度视野。因为艺术与宗教、政治、社会发展等同属于文化的概念,从人类学的研究中我们未能可以发现艺术常常是融于人类发展史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而并非传统艺术学理论所强加给近现代社会的狭隘的“专业定论”甚至艺术从宏观意义上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人类文化中普遍存在着的最古老最明显的符号或是一种功能性极强而审美属性从属于第二位的“生存方式”近现代美学艺术只不过把我们本应理解的,同时也是被数十万年的人类史所考古证实了的艺术演变的某些形式同艺术这一巨大主题分割开来了,并强加给了近现代社会的理论系统和职业的划分。而事实上艺术的真实性质是不以这种“强加”为转移的自原始社会一直延续至当代的人类社会、根本属性从未发生过丝毫的改变、知识人类自身的认识体系偏离了客观世界的历史真实而已。重新认识与研究不仅会给以往的美学和艺术学带来全新的思考与新的视角,新的方法论;更重要的是要在偏离的认识轨道中拨乱反正,以更客观准确的教育方式来传播艺术尤其是美术为主的造型艺术的社会功能第一。而审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