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建:雷蒙德·弗思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2011/6/13 21:06:46

雷蒙德·弗思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李修建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雷蒙德·弗思是艺术人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一位学者,他不仅以异域艺术为研究对象写作了大量论著,还自觉地对艺术人类学本身进行反思,探讨了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的定义、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历史等问题,他还对社会变迁对异域艺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可以说,弗思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代艺术人类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学术意义。
关键词:雷蒙德·弗思 艺术人类学 艺术 社会变迁
雷蒙德·弗思(Raymond Firth,1901—2002 )是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上的提科皮亚(Tikopia)是他的田野点,他以这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写作了十余本著作以及大量论文。弗思继承的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衣钵,不过,与他的两位老师有所不同的是,在弗思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原始艺术一直是他的重要研究对象。他早在1925年就发表了一篇论述大洋洲艺术的论文:《毛利的雕刻师》(The Maori Carver)。此后,他于1936年出版了《新几内亚的艺术与生活》(Art and Life in New Guinea)、1990年出版了《提科皮亚歌曲:所罗门群岛上波利尼西亚人的诗歌与音乐艺术》(Tikopia Songs: Poetic and Musical Art of a Polynesian People of the Solomon Islands)两部专著。不特此也,弗思与博厄斯、列维-斯特劳斯、格尔兹等对艺术有所研究的人类学家不同,他还对艺术人类学学科本身进行了省思与研究,如1957年出版的《社会组织的要素》(Elements of Social Organization)一书中辟有专章论述原始艺术,其中亦涉及艺术人类学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写成的《艺术与人类学》一文,对艺术的概念、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历史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弗思提出了许多富有学术价值的观点,是艺术人类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位西方学者。本文从他对艺术的理解、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历史等几个方面探讨弗思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一、如何理解(原始)艺术?
“原始艺术”(primitive art)这一概念早已受到人类学家的置疑甚或弃而不用,如罗伯特·莱顿以“小型社会中的艺术”(art in small-scale societies)取而代之。不过,在殖民扩张将形形色色的非西方艺术带入西方人的视野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自视文明高贵的西方人就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用他们自己的艺术标准,带着歧视而猎奇的淫邪眼光去看待那些非西方艺术,将其目为粗俗的、野蛮的、原始的。古典进化论学派和传播学派人类学都不免带着这样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不过,人类学家很快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思,以博厄斯为头领的历史特殊论学派用一种平等主义的态度对原始艺术给予同情地理解。弗思同样如此,他在1925年就提出原始艺术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扭曲变形不合比例,并非因为他们缺乏艺术技巧,而是他们想表达其他内容,如祖先崇拜或神灵崇拜等等。他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组织的要素》一书中,对西方人就原始艺术做出较低评价的原因做出了反思,他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西方人对原始艺术品所要表现的内容不甚了解,同时,缺乏能够全面分析原始艺术品的自由而开放的美学理论;二是由于西方人的种族偏见,他们将原始民族视为下等民族,认为他们的文化成果对西方毫无意义;三是由于评价体系的混乱。在评价原始艺术时,西方人常常将道德标准和宗教标准掺入其中。弗思进而指出,大量间接却有力的证据表明,非西方民族和西方人有着共同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他列举了众多原始部族所创作的技艺精湛的艺术品,如非洲Ife部落的青铜头像有着精美的外形,许多西非面具的表面平整而精致。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