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有文化解释的权力?——生态博物馆理念所面临的挑战
2009/4/7 17:46:48
2005年5月1日至6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建成暨国际学术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交流与探索”。笔者之所以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仅是在于这次会议学者规格之高(国际上几乎所有的最著名的生态博物馆专家,包括法国生态博物馆的创始人雨果·黛瓦兰,国际博协副主席阿玛尔·加拉等都到场,还有一些人类学家),也不仅仅是在于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外国学者人的数之众,有15个国家的100多位学者参加。而是在于此次会议所讨论的问题意义之重大,思想之开放,学术理念之富有探讨性,都是空前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生态博物馆”这一理念,是当今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当然,我们可以称其为“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也可以称其为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它的重要指向不仅是更新和颠覆了传统的博物馆概念,而是在于努力的探求人类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式,包括如何阻止不同地方文化的退化,如何激发不同地方文化的原创力。
法国生态博物馆的创始人,雨果·戴维兰认为“可持续性”是生态博物馆的宗旨。他在会议的发言中说:“‘可持续性’的意思,我这样理解,不仅仅是要合理的管理好,合理的利用好地球上人类的可再生资源,而且还要使每个人和集体都承诺,以认识和保护人类自然和文化总体遗产的价值作为前提,才能进行任何其它发展项目。
这不仅仅是政府或地方权力机构的责任,而是对每一个公民和每一个社团的要求。自然和文化遗产都是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不能再生失去的风景,也不能再生一个过去的大师,或者过去的工艺,因为他们都是独有的,至少对他们社区是独有的。)和可再生资源(我们可以再建新的风景区,新的生活环境,新的艺术品。)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教育工具,在地区和全球范围,教育现在和将来一代年轻人怎样认识、尊重、利用、传承和发展人类精华。”在雨果·戴瓦兰的心目中,生态博物馆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教育工具。
因此,生态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博物馆的理念,也是一个新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如此,在许多人的眼里,其还是一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博物馆的学者杰拉德·克塞在研讨会上说:“生态博物馆应该有一个过程来解决目标,它要记录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要由不同的项目来执行,要对文化和政治全面的介入,通过媒体展览、教育、游览、出版物等,来诠释当地的人文资源。现在欧美越来越重视对产出资源的诠释,生态博物馆应该积极参与这种诠释,通过媒体的传播,把所有的资源都纳入到其中,有许多意见输入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各方面都对其具有拥有感(包括游客)。由于游客的介入,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基于这些理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世界许多地方产生了生态博物馆,或类似生态博物馆的理念的文化机构与项目,如拉丁美洲的“社区博物馆”‘西班牙的“文化公园”’巴西、澳大利亚等当地的“遗产项目”,日本的“造乡运动”,台湾的“社区营造”等等。
正如雨果·戴维兰所说:“生态博物馆是一个很久远的故事,现在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都在发生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国家,很多村庄都出现了和当地人们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博物馆。这种新的博物馆有很重大的贡献,它阻止了文化的退化,保持了文化的多样性,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1972年在一次生态博物馆的会议上,学者们希望,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展示,不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