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可当之。这种“理解之同情”,贯彻于全书,既有加歇对梵高的内心世界及艺术世界的理解之同情,又有加歇对妻子布兰奇、对提奥诸人的理解之同情,当然最终是本书作者对书中人物的理解之同情。作者笔下的梵高之自杀,堪称这种理解之同情的最好体现。
在梵高研究界,梵高为何自杀,自杀前有无发病征兆,自杀的确切地点,自杀所用手枪从何而来等等诸多问题一直并无定论。书中,加歇医生通过对妻子布兰奇临终前的追述,通过对梵高病情的掌握,对梵高创作状态的直接观察和对面交谈,对梵高极度孤独感的体验,深深地理解了梵高所面临的多重困境。于是,他找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左轮手枪,悄悄放到了梵高的屋子里。在他看来,梵高之自杀,体现出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力量。所以,在此书结尾,加歇医生认为,自己提供给梵高自杀用的手枪,是一生做过的最好的一件事。作者对梵高自杀的描述,自是一家之言,但却在情理之中,无疑隐含着深深地同情。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作为一部历史小说,除了可能具有的历史价值以外,其文学性同样值得称道。书中文字精练,多用对话与心理描写,给人很强的现场感。其所透出的情感,细腻而真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同情之理解”,给人一种温情与暖意。
相信该书会经得住读者与时间的检验。
(卡罗尔·华莱士《告别梵高》,郭晖译,李修建校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