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艺术史=?
2013/12/7 11:50:34

先避开这个有标新立异之嫌的标题,说说Gell和本书不得不说的故事。

正如Gell的妻子Simeran在开篇所说,Art and Agency的最后一章是Gell在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写下的,而之前的第一稿是Gell在1996年复活节为期三周的假期中写就的,在得知时日不 多之后,Gell开始抓紧修改润色并委托朋友在身后代为处理。1997年1月28日,Gell逝世,1998年,Art and Agency出版。
正是因为知道了这本书的诞生交缠着作者生命最后一刻的挣扎,在阅读过程中也会为Gell波澜不惊地点出当时情况的字句触动。比如在讨论艺术家的整体作品 的时间相对性时,Gell说:“(比如说)明天我要见一个医生。今天,我知道这个作为将来时的事件将会发生,但是我并不确知这个医生会说什么,会给出什么 治疗建议。在后天(明天之后的那一天),明天的事件就成了过去时(我会拥有这件事情的记忆)。显然,不论当下是“今天”(1996年10月15日)、昨 天、或明天,见医生这件事情始终是‘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就拥有了现在、过去、将来的不同含义。”(238)如果不了解隐情的人,可 能只会把这段话当作本书诸多有趣事例中颇为逊色的一个,但是如果知道了Gell在1966年10月16日见医生“这件事情”中听到的是自己生命即将终结的 消息,应该就能感到他在克制中流露出的惆怅和无奈了吧。

煽情段落结束,开始看书~(我对人类学完全是门外汉,鉴于豆瓣友邻中有很多是人类学资深人士,如果在概念和用词上出错,还望哈哈哈地指正一下)
在Art and Agency一书中,Gell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处理艺术。第一章开篇通过Sally Price的观点摆出流行的人类学处理艺术的模式:假定研究对象有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尝试从他们的审美体系出发看待艺术作品。但是Gell认为并非所有 “文化”都有与西方世界的美学相对应的“美学”。(3)他认为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将艺术品放入语境中,考察语境中的各类施动因素agent(受动因素 patient)之间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三章,他做了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列出艺术关系中的不同因素(artist艺术家,index作品,prototype作品呈现的原 型,recipient观众),制成表格,并分析两两因素之间的关系。他并没有满足于分析两两因素之间的单层关系,而是给出了更加复杂的树叉图。具体的图 (贱贱地说)我懒得复述了大家就看书吧。但是Gell想要表达的就是当我们将重点从作品本身移到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时,能够挖掘到很多东西。比如说当钉子 偶像(Nail fetish)时,尽管有着现代(西方)审美经验的观众可能会因为偶人布满钉子的骇人外表而受到视觉冲击(这里有一个http://www.art.com/products/p14500188934-sa-i6746366/african-nail-figure-nkisi-n-kondi-yombe-congo-mixed- media.htm)但是这对于拥有Nail fetish的刚果部落不是一回事,对他们来说,将钉子插入偶像的仪式过程[即Artist(agent)->Index(patient)]才是 最重要的。如果找个更加现代更加接近当代“艺术”定义的例子,就是”Slasher Mary”(行刺者玛丽?)的例子,Mary Richardson为了抗议Pankhurst的被捕,举刀“刺死”了伦敦国家美术馆的Rokeby Venus,因为她要“毁灭神话中最美丽的女人,以抗议政府毁灭现代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Pankhurst)的企图”。于是被毁坏的Rokeby Venus出现在我们眼前,因为”Slasher Mary”的再度创作,它成了一幅新作品。
同时,物体也可以看成拥有人格的施动因素。说“物”拥有“人格”,这对于读者可能比较难以接受,但是作者拿出了人类学家的幽默感,举了个栗子,现代人和 “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