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人”一样,也会把人格赋予自己的所有物之上,比如说,作者会把自己的TOYOTA亲昵地叫做“Toyolly”或者再简单一点“Olly”(卖萌了 吧),如果平日都很靠谱的Olly在某个深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突然熄火罢工,作者会气急败坏地认为Olly“背叛”了自己。

在第六章,作者处理了传统西方艺术史中不那么主流的艺术门类-“装饰艺术”。他认为装饰艺术里面有一种“粘性”(tackiness),在你试图分辨重 复交叠的图案时,很容易迷失其中,或者说你的意识就被“粘”在里面很难出来了。这种图形的意义在于让恶魔也被粘住,从而无法加害人类,同理的还有迷宫的图 样,通过让恶魔在迷宫图样中迷失来达到辟邪的目的。(这让我想起自己随性选的纹身图案,里面的交缠纹样看来也可以有辟邪的作用,之前本来是想纹吃掉噩梦的 食梦貊的,但是歪打正着也纹了一个可以绊住噩梦的图样,不错的说。)

第七章里面,Gell探讨了与装饰艺术对应的representative art。index(作品)如何与他们对应的prototype产生联系呢?通过印度人偶的栗子,Gell分出了外在方式和内在方式。外在方式在于人们给 人偶沐浴、喂食、穿衣服、带它们游行,从而借此建立与人偶代表的神的联系,内在方式的典型就是给人偶的脸上抠两个洞表示眼睛,让住在人偶里面的“小矮人” (又卖萌了吧)可以透过眼睛看到外界,可以与人间进行沟通。

第八章处理了传统艺术史的问题——style与文化的关系。Gell借用了古生物学的方法,提出从style提供的碎片式信息中找出“axis of coherence”,从而搭出文化的整体骨架的方式。

第九章Gell讨论了杜尚的作品序列(ouvre)内部的彼此联系和毛利人的屋子。可以看出他因为时间紧迫,虽然意犹未尽但仍匆匆结束了尚未完成的讨论。

再回到本文的题目,人类学+艺术史=?
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随着学院派艺术成为艺术史的陈旧标本,愈加奔放不羁无底线无边界的当代艺术被放在了“理性”的对立面,在某种程度上和“原始”人的 仪式非常相似。而根据Gell指出的“大家都觉得人类学在解释非理性问题上表现突出”,那么在处理非理性的艺术时应该也会有优势。再加上当今艺术涵盖了现 成品、装置、表演、观念等等你想到想不到的形式,那么关注Index(作品)本身就成了一个头疼的事情,但这时如果把关注点从作品移到由作者、作品、 prototype和观众构建的关系网的话,就相当于避开了给当代艺术下定义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这本书问世之后,引起了学界很大的反响。 比如说艺术史学者Michelle O’Malley,Caroline van Eck,Maichael Camile都有回应,还有负责教我基础理论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体(今天发现还有点搞笑气质)的美中年教授也以Gell为灵魂导师,做了一些研究(别问我 具体是什么,还没时间看嘛=。=)

和本书的结构一样,在开端作者似乎想要野心勃勃地写一篇精致的书评,但是因为不可抗的身体原因(和Gell的不治之症相对应的是作者 的困弊了),所以最后就草草结束了,以后再看有木有时间再补充点什么。。。
 
转载自:http://book.douban.com/review/6283960/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