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再沾一点芝麻,放在油锅里煎⑥熟,芽麦塌饼就做好了。煎好的芽麦塌饼多呈黑绿色,直径大约八九公分,厚约1公分。多是两个一摞地码放着。同粽子一样,芽麦塌饼做好后,也要先拿一摞供奉灶家菩萨,有一部分也是用来招待或馈赠亲邻。
还要留一些用糯米粉和草头揉好的粉团,用来做茧圆子、龙蚕、困猫和立夏狗等。茧圆子是椭圆形的、形状像茧子又比茧子稍大一点儿的食品。除了青绿色,还有只用糯米粉不加草头做成的白色茧圆子。青白两色茧圆子有单个相间、也有一簇簇相间地堆放。(见图2⑦)据褚见清讲述,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民还盛行用茧圆子和芽麦塌饼垒搭“茧山”。茧山以塌饼为底,上面摆放青白两色茧圆子,然后再一层塌饼一层茧圆子地码高,通常搭上三四层之后,下粗上细的宝塔型茧山就初具形制了。再用两条糯米粉搓成的长条形“丝”从两侧自下而上斜绕之,固定住茧山不倒不散。最后在“山顶”上放一个同样是用糯米粉做成的或青或白的元宝,完整的茧山就做成了。还要将米粉搓成手指粗的长条,再一圈圈盘好,叫“盘一茬丝”。这样一个程序,村民提起来会说:
我做茧山嗳,我做丝嗳。⑧
不难看出,村民们借助这些形状上似茧似丝并被命名为“茧”和“丝”的米粉制品,对蚕业丰收所寄予的厚望。如今茧山基本不做了,糯米粉作的“丝”也随之罕见,村民买用常见的粉丝做供品,祈求蚕丝绵长。与做茧圆子、茧山的愿望一样,村民还要做一条青龙。青龙是用糯米粉揉成条状,盘绕而成。从访谈中得知,做青龙也是为了养蚕能获得好收成。
彭佳琪:个么这个青龙做点来么,有个啥个好呢?
沈杏娜:青龙么这样呀,青龙么养宝宝好么。养宝宝个辰光,地铺里一条青龙,发财了。有些运道好呀,养龙蚕。⑨
在蚕乡传说中,龙蚕即为蚕中之王,蚕“家族”中的其他小蚕都是龙蚕的忠实属下。关于龙蚕的传说,在蚕乡流传有很多版本。今选取徐春雷整理的《蚕乡的传说》书中的一则《龙蚕》传说,其主要情节概括如下:
1.一家妯娌俩,大嫂会养蚕;二嫂自外乡新嫁过来,不会养蚕。二嫂向大嫂讨教如何养蚕。
2.大嫂骗二嫂,让二嫂把蚕种在热水中烫过,再在被头里焐三天三夜。二嫂如法去做。
3.蚕蚁没出,二嫂欲烧掉蚕种纸,却发现蚕种纸一角有一蚕蚁——放蚕种纸于热水中时,这一角被手指捏着,幸存一蚕蚁。
4.二嫂暗学大嫂,养这只蚕。蚕长得很大。
5.大嫂偷窥,发现二嫂家又大又白的“龙蚕”,想偷走,不成。
6.大嫂告诉二嫂蚕吃了催眠药才能结茧,二嫂当真,买来砒霜喂蚕。
7.蚕吃了药,休眠了三天三夜后,蜕皮长大,又动起来吃桑叶。
8.趁二嫂不注意,大嫂戳死龙蚕。
9.大嫂家的蚕全都到二嫂家来吊唁龙蚕:吐丝做茧为棺。二嫂家养蚕丰收。⑩
传说中讲到:“谁家出了龙蚕就要发”,这当是该传说的主旨之一。正是出于这样的信仰,善妒的大嫂才屡屡作梗,希望“发”的是自家。虽然现实生活中谁也没见过传说中的龙蚕,但传说的渲染无疑助推了人们对龙蚕的信仰和对蚕事丰收的厚望,并将这信仰与厚望外显于清明节用米粉做成的这条青龙上。
困猫就是指睡觉的猫,也是用米粉捏成的形状上像猫的制品。大小约10公分左右,卧姿,像不像,三分样。在共同熟悉的民俗文化环境中,困猫的“写意”做法不影响人们对其神似功能的诉求。
彭佳琪:爷爷,吾拉过清明做困猫,为啥要做困猫呢?
褚见清:做困猫么,阿拉养蚕呢,叫小人家困好了。不然阿拉养蚕呢,小人家困觉困不着,阿拉喂蚕不好喂呀。11
“小人家”即指“怀抱”中的需要照顾的很小的孩子。做只困猫,是希望在接下来的养蚕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