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里苗汉两族年轻妇女的生活。它的全盛时期,一部分生产品还由飘乡货郎转贩行销到川黔临近几县乡村里去,得到普遍的欢迎。”据生于1923年的踏虎凿花重要代表人物黄靠天回忆,其祖辈都用剪刀,加工速度慢导致经济效益有限,后来在民间纸钱凿刻的启发下开始了凿刻花样的尝试。前述石启贵在1940年所著遗稿,也表示“今已文明,科学进步,有不用剪,而用刀钻较便而速”,由此可见,凿刻技术是在剪铰技术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与禾库剪纸一次加工6-8张花样的数量相比,踏虎凿花一次可加工数十张,根据笔者所藏凿花老艺人黄生堂未完成的纸垛来看,所叠纸张多达40层,也间接说明生产性质的不同所导致禾库和踏虎两地剪纸技法差异性的根源。
另外,由于禾库剪纸多用于自产自销,剪纸能手也都是在自己绣花之余练就的本事,因此剪纸艺人均为女性。而踏虎凿花需要走乡串寨贩卖,其间路途的艰辛和凶险使得凿花艺人以男性为主,并由此形成“传男不传女”的传承习俗。
2、民族属性的不同
一如前述,禾库剪纸与踏虎凿花在生产过程中面对的购买群体是有所区别的。处于小范围流通的禾库剪纸所服务的均为禾库、腊尔山等台地“生苗”区的苗族女性,而踏虎凿花则在长期的花样销售实践中兼及服务苗、汉地区,更形成了以姓氏和姓氏支系各自负责的销售区域。以踏虎为中心,大致往西面销往凤凰禾库、腊尔山、两林、柳薄和花垣雅酉等传统高山台地的“生苗”区,南、北面销往吉首、麻阳等“熟苗”区,东面则销往泸溪浦市、武溪和辰溪县、沅陵县等汉族地区(图6)。
禾库剪纸与踏虎凿花所服务对象的区别,不仅导致二者出现不同的花样品种,在具体花样的题材内容和表现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龙纹是汉族典型的传统纹样之一,也是苗族艺术中常见的表现题材。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凿花艺人龚紫芳凿制帽顶花的龙纹(图7)和剪纸艺人吴香英铰制衣边花的龙纹(图8)便可见一斑。龚紫芳的龙纹以侧面表现,沿袭了汉族龙纹的基本表现程式,而吴香英的龙纹则以正面示人,并将其置于寻常可见的花草、波浪之中,显现其更加纯朴稚拙的艺术本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踏虎凿花的服务对象兼有汉苗两地妇女,因此在相关图案和表现风格上,以汉字诉说吉祥追求的装饰手法比比皆是,汉字与蝴蝶、花草等苗族经典图案融于一体的组合纹样也大量流传。踏虎凿花老艺人黄生堂凿制的“福禄寿喜”等汉字纹枕头花(图9),便是其中典型的例证之一。
结语
从禾库剪纸与踏虎凿花的文化渊源来看,为女红文化服务的属性使得二者统一于湘西剪纸工艺文化圈。另一方面,从踏虎凿花对剪纸技艺的改进和运用上来看,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民间艺人在从事技艺的创作和运用时对不同文化营养的吸收,而禾库剪纸在受到踏虎凿花影响的同时,不仅对凿花及其技艺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对应的启发,对踏虎凿花原生形态的研究还有着活体标本的价值。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