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7:30开始的,演出的地点设在乌拉特前旗影剧院门前临时搭建的演出舞台。演出还没开始,台下已经做坐满了观众,由于是临时舞台,所以观众们都是自备板凳。整场演出由爬山调和二人台组成,演出的队伍来自各个活动社区和传习所,主要的演唱人员以传承人为主,也有当地唱的比较好的爬山调歌手。演出持续了两个小时,期间观众提前离开的很少,演员们精彩的演出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每一次的演出,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表3:2014年8月19日乌拉特前旗“2014消夏文化月”演出爬山调曲目表
三、结语
在乌拉特前旗爬山调传承人的眼中,爬山调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们的快乐所在,甚至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对于传承人这个角色,他们也经历了从不知道、不了解、到熟悉、接受、认可和传承的一个过程,对于他们身上所肩负的这个荣誉,他们想尽自己的所能,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希望传统的爬山调在他们这里不会失传。在评为传承人之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的务农,有的靠此为生,但在评为传承人之后,社区的活动和文化馆组织的活动都会义不容辞的参加,他们认为在他们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
通过笔者对于乌拉特前旗爬山调传承人的调查发现,近些年来,伴随当地政府对于爬山调传承与保护的重视,申报传承人、开设传习所、组织社区活动、为社区都提供乐器和设备等,不仅为喜爱爬山调的群众提高了爬山调在当地的宣传力度,同时对于爬山调在当地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就笔者所见,当地的爬山调依然存在诸多值得深思之处,如当地人对于爬山调与二人台两者概念的混淆、传承人之间缺少交流、传承人与参与者人员老化、缺乏优秀作品等方面还有待于当地政府、传承人与当地市民的共同努力,将爬山调的传承与保护进一步深化。
爬山调作为在民间深受民众喜爱的一种演唱形式,不仅在舞台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在今后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可以在保留传统歌词与曲调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与二人台表演形式相区别,让爬山调以一种更加传统、原汁原味的演唱与表演形式呈现在大众的面前,促成其长久的流传与发展。
注释:
①2014年11月24日笔者口述访谈资料。
②2011年11月4日笔者口述访谈资料。
③2014年11月23日笔者口述访谈资料。
④2014年9月12日笔者口述访谈资料。
⑤图片拍摄于2014年11月14日,在传承人马成士家中。
⑥同“注释⑤”。
⑦图片拍摄于2013年11月28日,文化馆活动时所用伴奏乐器。
⑧图片拍摄于2014年8月19日,天亿新村活动。
参考文献:
[1]周安平,龙冠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探究[J].知识产权,2010,(5).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