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又呈现于所有媒体文本。”[2](53)明星形象是社会情绪的反映和时代心情的形象体现,同时又对社会审美心理具有导向作用。妖艳而又撩人,完全用偶像的外貌征服一切,而范冰冰也代表了后现代“阅貌而非阅心”时刻的到来。分析范冰冰的演艺道路可以发现,以《还珠格格》中“金锁”一角被观众熟知,自此以后似乎并未再有更优秀的影视作品,然而,范冰冰却一直处在娱乐界的“风口浪尖”之上,且已跻身华人一线女星行列。她既不像章子怡、周迅走上国际发展道路,也不如徐静蕾、赵薇做起了导演,她一直在做演员但观众却记不住她的角色,即便《武媚娘》的热播使观众感受到“武则天”这个角色的些许魅力,可观众对此的态度并未改变:所有角色只不过演绎出了范冰冰。近些年来,范冰冰作为戛纳电影节赞助方欧莱雅的嘉宾出席戛纳电影节,被网友戏称“毯星”,即没有参赛作品却走上红地毯的明星。范冰冰作为明星的成功至少有着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妖艳的外表所带来的世俗化观感更容易激起社会大众的情感想象;二是中国电影所进行的产业化改革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身后庞大的追随者成为商业利润的保障;三是电影明星正逢身份的转变,“艺人”带有更多的娱乐色彩,不同于“文艺工作者”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艺术家”为文化自觉,“艺人”要做的就是娱乐他们的“粉丝”,为“粉丝”带去欢乐,这样的一场“身份”的自身转变更帮助其铺平了发展道路,乃是其成功的内因。作为一个演员,范冰冰未必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明星,她必然是成功的。无论何时,范冰冰都深知如何让自己站在“现场”而非“过场”,在竞争日益严酷的娱乐圈中,面对身后袭来的更年轻更裸露的新人,她为自己所进行的“加魅化”表演是极其成功的。“角色魅力的构成因素,是一种综合效应。除去外形、气质、性格和社会背景等常见因素以外,不同性别所拥有的性别特质,也是构成角色本质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强调性别特质的表演,往往能够使角色的性别魅力得到进一步强化。”[3](366)范冰冰以“场外”的表演引起“场内”的关注和追逐已经成为娱乐圈新人纷纷学习的“生存之道”。
二、后电影表演:社会表演是银幕表演的衍生品
随着“互联网+”模式在全社会的普及推广,电影产业也开始了升级换代,“后电影”时代悄然来临。关于“后电影”,笔者在《三种业界环境下的电影新命名》一文中有过详细的论述,其主要变化表现在五个方面,即资本结构变化、创作人员不再局限“科班”、特效比重加强、发行传播形态改变、电影评论“失语”。作为电影产业链条的“特殊环节”,明星的表演也自然随之发生改变。
在传统的电影认知之中,银幕表演是观众认识明星的唯一途径。赵丹、程之、潘虹、刘晓庆等大明星,都是通过电影作品让观众熟悉并喜爱。赵丹的正气、程之的狡黠、潘虹的端庄、刘晓庆的魅惑,他们的明星形象都是通过银幕表演得到展现,他们的明星价值都是依靠银幕角色得以体现。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处于“宣传品”和“作品”时期的电影明星,银幕表演是明星们“本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港台流行文化席卷大陆,明星银幕之外的社会行为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热议,这一时期,作为流行人物的明星,他们形象的保持和维护成为首要任务。社会流行文化是依靠流行人物体现出来的。电影明星就是一种流行人物,它是一种“表述的中继站”,它受制于政治和美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