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李兴华:宋代至清代梅瓶造型的文化意境
2016/1/29 20:18:47

宋代至清代梅瓶造型的文化意境
李航1李兴华2
(1,2.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403)
摘要:梅瓶是瓷器种类的代表和象征,也是中国器物审美文化的典型代表。宋朝至清,梅瓶造型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本文以各时期梅瓶造型的设计美意境和审美变迁背后的造物技艺与社会文化为写作切入点,从设计美学和文化的视角对梅瓶造型特征分析研究,从而归纳出宋代至清代梅瓶整体造型的不同外在表现风格,并揭示器型造型转变背后的文化变迁与社会审美的转向。梅瓶在不同时代的转变恰如其分的证明了“器以载道”这一器物和文化之间互动的关系。
关键词:梅瓶;宋代至清代;造型;设计美意境
“意境”一说,萌芽于先秦,诞生于唐代,成熟于宋。美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最高意境,它对人类的吸引不仅在于它所表现出的外在感性形式,而更多地在于它能将人引入静谧安乐的精神意境。外在的感性形式是一种物质化的表现,有限而短暂,然后这种感性形式所表达的意蕴却是精神的,无限且永恒。美,即是这二者的高度统一。外在感性形式是美的表达方式,而精神追求才是美的本源。设计美的终极追求正是这样一种永恒的、无限的、自由的精神意境。
瓷器中最能代表中国审美文化的一类产品是日用器,它们也是陈设器与艺术瓷美的集中体现。在众多瓷器中,梅瓶是最为典型的个案。从宋朝到清朝,在1000余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梅瓶一直是中国人钟情的瓷器艺术代表之一。无论是前期作为酒器的实用器,还是后来逐步演变为陈设器,作为单纯的装饰器物,均传递了中国审美文化与艺术设计风格。作为中国器物造型的独特个案,在文化发展与变迁中极具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以梅瓶为个案,以历时性视角探究梅瓶在不同时期的造型风格,并揭示其变迁背后的文化因子与时尚审美的不同;以共时性的角度分析同一时期梅瓶的风格特征。结合长时段分析与短时段的解读,既能发现梅瓶的时代内涵与造型审美,又能发掘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一、宋代至清代梅瓶造型的设计美意境
梅瓶的诞生无疑是我们古代造物史上一大杰出的创作,它凭借着优雅的造型轮廓线、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历经宋、元、明、清四朝至今经久不衰,精彩的造型设计直至今日仍被当代设计师所津津乐道,给后世器形的创作提供了绝佳的设计思路和灵感来源。梅瓶造型的轮廓线,决定着其造型的基本形态。宋至清代梅瓶微妙变化着的造型轮廓线使得每个朝代的梅瓶形似又不神似,各自形成了自身独一无二的美学意境和艺术风格。
1.意存高古的宋代梅瓶
宋王朝的统治者崇尚《周礼》,效仿周治,在对器物的设计和使用上亦遵循古制。周代时所使用的祭祀礼器器形在宋王朝的祭祀活动中得以沿用,如《中兴礼书》中记载的“每位陶豆竹笾各一十二,陶各二、俎案十二,血盘一,陶登二,币篚一,匏爵各坫三副,鉶鼎三,并柶牛羊豕鼎各一,陶著尊、壶尊、太尊、山尊、牺尊、象尊各二……”[1]《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的“于天地宗庙每神位前用笾豆各二十有六,簠簋各八,乞下礼器局增造……”。[2]文献资料中提及的豆、爵、尊、簋、簠等器型正是周代最典型的祭祀礼器,宋代统治者以此类器形祭祀天地宗庙可以看出其对祭祀礼器的重视和对周制的继承与推崇。梅瓶虽并未被列入宋代祭祀礼器之列,但其整体上所体现出的端庄持重、古朴清瘦的造型风格受周制器形的影响极大。
宋代时我国的制瓷业繁荣昌盛,呈现百花争艳之势,是我国陶瓷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梅瓶是这个时代的颇具代表性的陶瓷器物,并趋于陶瓷造型的典范化。“宋代梅瓶造型典范化特点是陶瓷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成熟现象,标志着一种艺术在一定的阶段或某个方面达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