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相当高的水平。”[3](8)宋代饮酒之风盛行,刺激了酒器的大量创烧和迅速发展。梅瓶此时作为酒文化的载体,在体现藏酒的功能性的同时也注重表达内在精神性。宋人赋予梅瓶一种低调沉静的人生态度,赋予它不阿不折的文人风骨,使之真正地融入生活,增色生活。
宋代梅瓶摒弃了一切与梅瓶主体结构和藏酒的功能性无关的附加构造,整体造型简约、大气、古意,瓶体结构更加明朗、清晰。此时的梅瓶多需要密封保存酒液,因此口颈之处多设计地纤细短窄,这样的口颈设计为加盖、加泥封存提供了便利,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了酒液的流失与挥发,以短窄的口颈在视觉上烘托出瓶体的修长之感。肩部从与颈部相连出开始或缓或急地延展出弧形线条,根据弧线弧度的大小曲直形成了圆弧肩(平出、抛出、斜出)、圆折肩、方折肩三大类。圆弧肩(平出、抛出)、圆折肩、方折肩梅瓶由颈部延展出的弧线在肩部达到整个瓶身最宽,进而过渡到腹部缓慢向下收敛,至足部收敛为最窄,肩腹部的饱满厚重与足部的内敛细窄形成了强烈对比,给人以高耸苍劲之感。这几种延展方式的梅瓶肩部宽大平缓,重心偏高,视觉集中点在肩中部水平位置。圆弧肩(斜出)梅瓶的肩部弧线呈大致45°角斜向下延展,到腹部才渐至梅瓶整个瓶身的最宽处,继而向下渐收至足部,这种样式的梅瓶重心偏下,视觉集中点在腹部水平位置。“修长的形体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大梅瓶的容量,能满足时人量大而又经济的盛酒要求,而相对宽大的肩腹部以及口颈部与肩腹部的过渡等形体特征,则便于酒液流速和流量的控制。”[4](43)外部造型轮廓线条的刚柔有度、舒缓流畅造就了宋代梅瓶整体造型不经意间低调而含蓄的大气之美,无需刻意雕琢,浑然天成。宋代梅瓶的人文意义不仅仅体现为其本身的形式美、结构美,更多的是能够从中引申出宋人的主观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它表现为一种深度的、被净化的审美趣味和美学意境。
2.大气豪放的元代梅瓶
元之一代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元代为少数民族所创立,草原民族热情豪迈,自由奔放的特点也影响到元朝陶瓷器物生产。在器物的设计上也不拘一格、自成体系。元代器物造型特点为:体量大、胎体厚重,元代梅瓶亦是如此。
饮酒是元人的风尚。在元代,无论是天潢贵胄、文士墨客,还是布衣百姓、僧侣道人,皆沉醉酒海,以酒行乐。而正是由于这种饮酒之风的盛行,使得作为当时盛酒器之一的梅瓶也随之繁极一时。元代梅瓶在宋代梅瓶造型的基础之上发展改良,肩部比之宋代时更加宽厚,足胫部亦比宋代时饱满,这样的改良设计使元代梅瓶在视觉上更加和谐圆润,放置酒液时也能更为稳固。
元代梅瓶继承了宋代梅瓶古意大气之美,又融入自身少数民族粗犷、豪迈的设计理念,将梅瓶的轮廓线条设计地更加大胆张扬。同时勇于创新,自创的平口梯形颈造型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另在梅瓶的烧造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创烧了难度极高的八棱梅瓶。因当时陶瓷工艺的局限性,多棱器形的烧制难度远远大于一般圆器,在烧制过程中极易出现扭曲坍塌变形的现象,所以多棱梅瓶的创烧成功无疑是元代梅瓶烧制的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展示了元代超高水平的制瓷工艺。元代梅瓶的设计比例和谐,恰到好处,在造型体量大的同时又全然不失灵动之气。
宋代时古意雅致的审美方式和淡然温润的文化气质决定了宋代梅瓶纤细清瘦的艺术形态。而元代草原民族的奔放豪迈气质融入梅瓶后,梅瓶整体造型显得饱满雄浑,它所显现出的是如草原民族一般孔武有力的体量感与形式感,表达出的是热情、自由的元人的精神面貌和精神意境。
3.归全反真的明代梅瓶
明代时理学思想盛行,在器物设计上也体现为一种理性美、自然美。到此时,我国的工艺美术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盛时代。在这样的时代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