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行:艺术自觉与当代社会发展——2015 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2016/1/29 20:19:30

艺术自觉与当代社会发展
——2015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孟凡行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与服装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江南大学主办,《民族艺术》杂志社协办的“2015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举行。会议围绕着艺术人类学与当代社会发展主题展开,来自国内外艺术人类学领域的近200余位专家就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人类学的当代使命等论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新时期的艺术人类学通过充分的艺术自觉,从实求艺,完成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一方面为世界人文社会科学贡献中国智慧,另一方面承担起自己的国家民族使命,为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自主转型,和谐社会心态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艺术自觉;当代社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使命
2013年是世界转折之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了工业4.0概念,预示着世界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新常态经济国内战略和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并在2015年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规划。这些新生事物是我国审时度势,赢得世界经济转型自主权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我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转变的经济战略准备。在此过程中,中国社会和文化也必将掀起转型高峰,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界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从各自学科出发,高度自觉,承担起自己的时代使命。在此背景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联合江南大学、《民族艺术》杂志社于2015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召开“2015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本学科的理论建设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时代使命。来自国内外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200余位专家围绕着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造型与设计艺术、民俗与表演艺术、艺术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颁发了第二届“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艺术人类学与当代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有两方面的涵义:第一,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倡导理论和实践互动,既注重学科理论建构又注重“理论下乡”,从而完成对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应用人类学“知行合一”精神之继成和发扬;第二,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强调时代意识,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和社会之间的互构关系,特别通过艺术对人的精神之浸润作用的研究,完成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和谐”感受之关照,承担起自己的时代责任。正如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研究员在开幕式发言所论:“‘文化资本’、‘知识资本’、‘象征资本’、‘身体资本’等新概念的出现,表示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社会’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需求已逐渐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使艺术从社会建构的边缘向中心靠拢,从而为艺术参与社会改造、社会重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艺术化的生活是未来人类生活更高层次的走向。因此,转型中的社会不仅可以称之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等,还可以称之为‘审美化的社会’,‘审美现代性’研究对当代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为期两天半的会议中,参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经过论文发表和分组讨论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议题大致可区分为艺术人类学理论反思和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研究两部分,以下简要分述之。
一、艺术人类学理论反思和建构
虽然目前艺术人类学更多被看做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还不是一个制度性的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